【本報訊】城大多幢樓宇屋頂都有大幅度綠化,可算是配合政府多年來力推的綠色建築政策。翻查資料,政府過去多年來一直鼓勵政府及私人樓宇屋頂綠化,單是2012至2014年已有50幢政府建築物屋頂完成綠化;惟在大躍進式綠化的同時,官方卻未見着力宣傳安全要求。學者批評現時綠化天台條例含糊及過時,暴露安全漏洞,要求政府加強監管及盡快修例。
政府一直身先士卒力推屋頂綠化,建築署於2007年曾委託規劃設計公司進行《香港綠化屋頂應用研究》,提到綠化天台可減低熱島效應、改善空氣質素及樓宇隔熱,更就綠化屋頂制訂技術指引,提醒須考慮樓宇結構承重力及防水等問題。
報告曾建議政府制訂可靠的標準,防止劣質產品和建造形式進入市場,惟多年來未見政府就此制訂任何標準。
希慎都市農圃無申請
2014年,發展局轄下的綠化、園境及樹木管理組推出《香港高空綠化的植物應用圖鑑》,但大部份內容只介紹各種可高空綠化的植物種類,只有小部份資料交代種植時須留意泥土深度、灌溉要求等。而2010年出版的可持續建築設計指引,在綠化建築物環節,亦僅觸及可獲屋宇署寬免樓面面積的條件。各相關政府文件均未見當局有強調綠化建築物對樓宇結構安全影響的訊息。
私人樓宇近年緊隨政府綠化政策,銅鑼灣希慎廣場更加大事宣揚其天台綠化設施,包括人工濕地及天台都市農圃,但翻查屋宇署百樓圖網,有關設施並無任何加建及改建工程申請,《蘋果》曾電郵希慎但未獲回覆。
港大地理學系講座教授詹志勇於港大圖書館天台,也設有種植植物的實驗場地。他稱屋頂綠化近年越趨普及,但現時無清晰條例監管,「政府冇因應天台綠化普及改例,𠵱家好多唔清晰,究竟邊啲工程要入則,邊啲唔使入則,好多嘢好含糊」。他認為,政府應制訂清晰條例及指引,以及加強監管。
■記者譚靜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