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場暴雨 濕泥增重量釀禍工程完成3個月 天台多處積水

連場暴雨 濕泥增重量釀禍
工程完成3個月 
天台多處積水

【本報訊】城大胡法光運動中心1.5萬方呎天台何以整個塌下?有指罪魁禍首是早前進行綠化天台工程,因竣工後連場暴雨,泥土疑吸收大量雨水,加上排水欠佳或阻塞,導致天台負荷過重及倒塌。工程師黎廣德估計天台塌下前連濕泥至少重700噸,超過最初設計負重上限3倍。雖然城大昨堅持天台綠化工程毋須屋宇署審批,但專家認為有關工程可危及樓宇結構安全,理應先向屋宇署入則及獲批准才動工。屋宇署指會全方位調查意外,又指署方最近沒接獲上址加建或改建工程的申請。
記者:陳志偉

運動中心頂部倒塌後,泥土及草皮上面仍可見到不少積水。馬泉崇攝

3層高的胡法光運動中心頂層是陳大河綜合會館,90年落成,故會館與金屬鋼架支撐的屋頂已有26年歷史,昨突然整個塌下,無論專家還是城大教職員都把事故矛頭指向綠化天台工程。因上址原只有較薄天台,負擔不重,但城大證實去年12月至今年2月,大學在上址天台進行了綠化工程,包括加鋪輕盈混凝土、泥土及種植草地,專家質疑這令天台負荷大增。

區內1個月300毫米雨量

據今年4月網上航拍片段,當時會館天台已種滿綠草,碰巧今年雨水多,天文台今年錄降雨量753毫米,較以往平均數多五成,加上近日連番黃雨及紅雨,城大所在九龍塘區過去一月已錄300毫米雨量,增天台負荷。記者昨目擊塌下天台混有大量濕泥,並有多個水窪,積水嚴重。
工程師黎廣德及城大機械及生物醫學工程系高級工程師陸炳林均懷疑,天台綠化後去水出問題或現阻塞,加上雨水未能有效排走,令天台濕泥吸滿大量水份令負荷增加,最終倒塌。黎補充,屋頂原有結構如金屬鋼架已有問題,例如可能日久銹蝕,但真相有待當局調查。黎根據建築圖則推算,塌下的天台每平方米料最多只可承重約120公斤,但他以天台倒塌前有約40厘米厚的吸雨水濕泥作推算,料天台每平方米實際負重達500公斤,即負荷疑過重3倍。
結構工程師黎兆麟指倒塌的天台是一個跨度很大的鋼頂,屋頂四邊約每3米有一個支撐點,但現場可見支撐點的鋼板完全斷開,可能保養欠佳。陸炳林又指,城大其他大樓亦有種草,但出事這一幢因是體育場館,中間沒有柱,只能靠四邊的牆支撐屋頂,或令其負重能力較遜色。
城大副校長李惠光堅持綠化天台工程符合建築物條例,他指工程12月動工前已先找合資格承建商,事後再由土木工程師勘察確保安全,天台事後亦有作定期檢查及維修,城大堅持綠化工程毋須入則待屋宇署審批。城大指今次綠化天台工程由威華建築工程有限公司設計及施工,工程並由認可人士、香港測量師學會前會長陳佐堅執行及核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