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籽:居安思藝】
「一間房,不論睡房或工作間,既然是空間,就需要有陽光透進去。」聽落理所當然,偏偏設計師廖奕權(Wesley)家中的工作間,就是一間沒有窗戶的「密室」,聽講原有格局還是一間睡房!去年置入物業後,他將工作間的一面牆身改為落地玻璃,拉開窗簾,客飯廳就在眼前,視野開闊些,滲進來的光線,為密室帶來生氣。常說設計以人為本,有時滿屋精美傢俬,偏偏及不上那一片自然光線。
港人對於不合理的空間設計,大概早就習以為常,可幸是尚有人沒有麻木接受。Wesley笑說舊屋原本是一片棕色,望落似《清明上河圖》。任你陽光如何和煦,大概也營造不了通明感覺。客廳與飯廳位置原本對調,廚房亦是獨立間隔,「基本上整棟樓的間隔都是這樣,很千篇一律。」他將廚房改為開放式空間,以一張十多呎的飯枱將廚房空間延伸至飯廳,長枱感覺上既像廚房的中島,實際上又兼顧飯枱與吧枱的功能。飯廳一側是落地玻璃,白色長飯枱某程度上也令空間更明亮。
很多人屋企的重心是客廳,電視就是焦點。Wesley的千呎家居,客廳有法國Ligne Roset名貴梳化,有意大利精美實木茶几,有5.1聲道喇叭,但他卻幾乎不用,最常用的反而是長飯枱。平時在家他會煮晚飯,周末也經常在家搞聚會招呼朋友,「這個區域是比較互動的,可以邊煮食邊聊天。」食飯和工作都在飯枱進行,連工作間也甚少使用,雖然落地玻璃可滲透光線,但他嫌工作間沒有窗,始終較侷促。「早陣子不太熱時,開窗工作已經很舒服,不用浪費電力。」忽然想起著名建築師貝聿銘的名言——讓光線來作設計,長飯枱靠窗光線自然足,窗外望到公園一片綠意盎然,感覺心曠神怡。
為未來BB着想 減少硬角位
總以為設計師的家,一定是充滿某種特色風格,或家中暗藏機關。相比他設計過的住宅,這間屋算是平實。Wesley笑說其實並沒特別風格,純粹是憑感覺,將自己喜歡的東西共融於一室。家住美孚,貪交通便利,去機場只是20分鐘,對於經常出差的他而言,相當方便。四十多年的舊樓,沒有窗台,實用面積足八成,沒有三尖八角,裝修企理,自然給人通透感覺。他稍嫌白色牆身太單調,一面換成奶油色,一面則貼上米色牆紙,同時營造明亮效果。
兩口子打算生小朋友,家中亦處處露痕迹。Wesley喜歡實木,但家中除了木茶几外,幾乎再沒木質傢俬。「整個空間當初是計劃與孩子共用的,不適宜有太多硬角位,與其到時將傢俬包實以防孩子受傷,不如趁早做定一些不危害小朋友的措施。」家中飯枱採用圓邊設計,有利落美感,原來特別為BB而設。牆角不是尖的,牆紙某程度上也有此考慮,始終白牆容易刮花及弄髒。雖說Wesley家中風格不明顯,但有時心思搭夠,也令人覺得有誠意。
記者:劉東佩
攝影:陳永威
編輯:謝慧珊
美術:楊永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