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籽】標價 執貨 維修一腳踢 花蓮SOGO細路話事

【親子籽】標價 執貨 維修一腳踢 花蓮SOGO細路話事

【親子籽:教養之道】
弱勢孩子總是輸在起跑線上,被人忽略。台灣花蓮大學教授顧瑜君八年前在小村莊創辦有「花蓮SOGO」之稱的二手店「五味屋」,專門委派弱勢小學生擔任員工,店內一切事務,標價、清潔、招呼客人等均由他們話事。這門生意不為賺錢,只想讓孩子見識更多,同時幫幫窮村民,為社區帶來生命力。在這裏上班的孩子沒有薪水,但得到的卻比金錢換取到的還要多,像人生般五味雜陳,夠晒精采。

五味屋座落花蓮縣壽豐鄉豐山村,台鐵台東線豐田站旁邊,是一間充滿日式懷舊風味的房子。豐山村是日本官員在日據時期建立的三條移民村之一,當時的居民主要來自日本北海道、九州及四國沿海地區,村內土地及房屋劃分成一格格,方正整齊,房子的建築風格富有日本特色,用居民早年種植的甘蔗葉,參照日本房屋蓋成風格原始、屋頂四邊斜的風鼓斗形草屋。後來因居民收入增加,紛紛改用木造屋,惟獨已有近百年歷史的五味屋至今仍然不變,是村內唯一一間剩下來的風鼓斗式房舍。
五味屋的前身是間空置多年、漏水兼被白蟻侵蝕的爛屋,2007年更曾險遭拆掉,幸好村民極力捍衞才得以保留,並聯同在附近國立東華大學工作的顧瑜君教授,合力改成一家主要由孩子營運的二手小店。豐田雖然距離花蓮市中心只有約大半小時車程,但落後得多,村內配套少,工作機會少,後生一輩紛紛走到城市打工及居住,現時留在村內的,多數是原住民或來自客家的老人和小孩等弱勢社群。五味屋類似夜冷店,專門收集外來人士捐來的物資,再以低價出售,店內貨品多元化,文具玩具、二手電器、杯碗、飾物、甚至沐浴露洗頭水都有,對我們這些住在物資富裕地區的城市人來說,貨品未必看得上眼,但對窮村民來說卻是至寶,日用品都能在這裏以廉價買到。

五味屋由孩子主理,貨品清潔和維修、標價、收錢和招呼客人等都由他們負責。

五味屋創辦人顧瑜君

【標價】
收到有心人捐來的物資後,孩子會拆箱檢查,並作記錄及逐一定價。

【執貨】
每星期都會收到至少數十箱有心人捐出的物資,經孩子整理和分類後,部份會暫存貨倉。

【維修】
有高中生會教孩子修理破損的家具,讓他們學習更多生活技能。

水杯飯碗僅賣5蚊 靠貨品認識世界

五味屋最大的特色,是幾乎由孩子們全盤打理。店內有二十多名小童員工輪流當值,每當收集到物資,孩子們便要幫忙清潔,有輕微損毀的,就由他們修補,再自行標價,貨品會視乎款式及類型逐一定價,玻璃杯和飯碗平起來港幣5元就有交易,也有港幣1元的原子筆賣。他們還要向客人推銷、收錢及包裝,對一班很少離開所住社區、出外見識的孩子來說,其實很有趣,他們每當見到有客人幫襯,總是帶着好奇的眼神凝望對方,純真又可愛。來自台北的顧老師算是五味屋的創辦人,她因工作關係已在花蓮住了19年,她說做二手店這門生意並非為賺錢,反而希望給予社區內的弱勢孩子一個真實的學習環境,「孩子住在偏僻的鄉下,不能跟外面有很多接觸,但透過世界各地捐來的物資和拜訪的客人,他們就認識了世界,視野就不同了。」
這裏每星期都會收到至少數十箱有心人捐出的物資,多得幾乎逼爆貨倉。孩子們最期待拆箱,可以窺探紙箱內藏着甚麼新奇事物,收到最多的是圖書、文具和玩具,當中不乏有牌子的餐具或其他國家的紀念品,孩子們不知詳細,便會嘗試用電腦查找資料再作定奪,「查找及發問的過程是最重要,很多孩子在學校的成績不是特別好,如果你要他走大多數人走的路,他會很辛苦,我希望他們在這裏學習收集資訊後分析、比較,找出關鍵,幫他們變成不一樣的人。」
原來五味屋這個名字也是孩子們起的,因為在這裏做事,總有五味雜陳的感覺,有人捐東西來,孩子一方面開心,同時也心酸這些好東西被遺棄;有時看見收到的物資很破舊,心裏會覺得苦;有時標價過份便宜,客人高興,孩子就難過;有時客人嫌棄店內的貨品明明是零成本得來,卻賣得太貴,會出言奚落,孩子就覺得受傷,「所以孩子覺得做二手買賣生意像人生一樣,五味雜陳,沒有單一的味道。」

店內買賣所得的錢,除了支付店內四名成年全職員工的薪金外,其餘都用在孩子身上,這裏還實施儲點制度,孩子空閒時到店內上班、年紀更小的孩子講故事或幫其他人工作,都可累積點數,換走店內心儀的物品,或跟大人到市中心參與活動、看話劇、行山等,擴闊視野。顧老師希望孩子在受助的同時,也有機會幫人,活得更有尊嚴,「幫助其他人,他就不止獲得經濟幫助,自己也有成長,對別人也有貢獻。」顧老師深信只有透過自己努力換取的東西或機會,孩子才會珍惜。

店內賣的都是人家不要的東西,五味屋早前就設計了第一個自家產品,是一個木製的彈珠機,銷情不錯。

店內不乏新簇簇的二手物,就如這套熊公仔擺設,可見物質富裕的都市人很浪費。

這是個購自尼泊爾的燈罩吊飾,對孩子來說很新鮮。

五味屋還有四個成年全職員工協助,間中又有東華大學的學生來當義工,幫助孩子認識區外的世界。

售賣的貨品很多元化,杯子茶具、手袋、二手電器等應有盡有。

無阻上學周末營業 村民駕車來尋寶

近年越來越多人認識五味屋,有近三分之二的客人都來自台灣其他地區,甚至有外國遊客專程過來。在店內打工的小朋友平日要上學,所以五味屋只在星期六及日開放,每次都有客人一早到門外等候開門,採訪當天,到訪的客人絡繹不絕,很多更是專程從花蓮市中心或更遠的地區駕車過來,顧老師說:「很多客人說我們是花蓮的SOGO百貨,因為我們甚麼都有,日用品、電器、飾品,應有盡有,很多當地人視這裏為假日必去的地方,因為每次去的東西都會不一樣,有尋寶的感覺。」
在這個小社區內,除了五味屋,顧老師近年還陸續用募捐得來的善款開設不同據點,如在對面開了一家新的二手衣店「瘋衣舍」,又開了一個類似自修室、讓孩子放學後去做功課的「夢想館」,這是一幢三層高的房子,由一個已經搬走的原住民以廉價租給他們,館內有一個數百呎的圖書館,圖書全是別人捐贈得來。區內沒有書店,家長也甚少帶孩子出外,就算有,也不會花錢給他們買書,顧老師覺得閱讀很重要,就弄了這地方讓孩子增進知識。她又找來東華大學的學生當義工,為孩子補習,也教他們不同技能,例如維修單車和用木材製作家具等。村內有很多婦女學歷不高,只懂煮飯洗衫,顧老師又想到不如請她們來教孩子煮飯,賺取微薄收入,也讓孩子學會獨立和照顧自己,有謀生的能力。這班弱勢孩子,可能缺少生活上的資源和父母的關愛,卻擁有現今難尋的純真。有時,簡單也是一種幸福。

表現好的孩子,有時還有機會到其他地方見識,像早前就去了花蓮市中心擺市集。

「夢想館」內有一個數百呎的圖書館,讓窮孩子就算沒有錢買書,也有閱讀的機會。

這張餐桌是孩子用舊木自行打造,手工極好。

東華大學學生(右)間中會到夢想館教其他青少年修理單車,令他們有一技之長。

五味屋屋頂主要用甘蔗葉蓋成。

五味屋已有近百年歷史,其風鼓斗造型草屋極富日本特色。

五味屋
花蓮東部壽豐鄉豐山村站前街34號(台鐵台東線豐田站旁)

記者:黃子配
攝影:潘志恆
編輯:李寶筠
美術:楊永昌

部份圖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