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觀點:股市波動性回升 - 潘國光

基金觀點:股市波動性回升 - 潘國光

據美銀美林發表5月份最新的調查報告顯示,全球基金經理就當前市況最擔心會出現的「黑天鵝」事件依次序為: (1)英國脫歐; (2)中國滙率貶值及債務違約; (3)央行量寬失效; (4)美國政局不明; (5)美國經濟出現滯脹;以及 (6)全球地緣局勢不穩等等。
在4月份,該調查顯示「央行量寬失效」為基金經理當時的最大憂慮,但在5月份已經由「英國脫歐」所取代了。近日幾項英國民調均顯示,脫歐及留歐兩大陣營現時的支持度仍十分接近,兩者均沒有絕對的優勢,公投結果料將取決於那接近13%尚未決定意向的所謂「游離選票」。

另外,在4月份的基金經理調查中,「中國因素」這憂慮曾經一度消失了,但在5月份的調查中卻再次出現並立即位居次席,這或許與近期人民日報的評論以及中國企業違約驟增等事件有很大的相關性 。今年以來,中國在岸企業債務市場已累計出現22項違約事件,超過了去年全年錄得的21次。違約事件引發連鎖效應影響到離岸的點心債市,相關的風險溢價亦同步上升。此外,人民日報早前的「權威人士」評論,亦增加了近日人民幣滙價再次出現投機貶值的壓力。
全球股市在過去一周走勢反覆,波動性逐漸上升。以美股為例,在4月11日至5月9日這段期間,標普500指數的日均波幅只有0.35%,但在隨後的一周,其日均波幅已升逾1倍至0.80%。此情況除了在美股可以察覺得到之外,在中港、亞洲、歐洲、新興、債券、外滙及大宗商品等市場亦可感覺得到。
在過去20年,美股曾出現過六次類似上述的波動性回升,其中有四次預示股市大跌(分別是2000年、2007年、2011年及2015年),兩次預示大升(1996年及2013年)。雖然波動性上升「不一定」代表股市即將下跌,但卻有較大的機率指向偏淡的前景。筆者認為,全球政治及經濟的不明朗因素已逐漸增多,投資者對未來幾個月的市況發展不應掉以輕心。

潘國光
富邦銀行(香港)第一副總裁兼投資策略及研究部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