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一對母女去年9月在百佳旗下Fusion超市購買日本薯仔即晚煮食卻嘗到怪味,舌頭更麻痹,兩母女送院後醫管局化驗揭發薯仔所含的馬鈴薯毒素(茄鹼)較正常高近10倍,疑食物中毒。事主陳女士訴苦稱中毒令母女味覺受損,事隔雖已逾半年,至今「食雪糕仍感覺不甜,似沒有味道」。她不滿食環署沒檢控涉事超市,超市亦拒賠償,認為對她們不公道。
記者:翁鈺輝 陳志偉
對於何以不檢控,食環署昨解釋完成調查後曾把事件報告徵詢律政司意見,但法律意見認為沒足夠證據提檢控。但立法會議員郭家麒質疑當局不應放生超市,他解釋若醫管局化驗顯示超市薯仔及女事主尿液均含同一種毒素,已可證明薯仔引起食物中毒,理應檢控超市。
百佳超市回應指,關注陳女士投訴並指曾交予公證行跟進,但公證行考慮相關資料後,認為不能確定陳的症狀與進食購自百佳的薯仔有關。食環署補充於事發後巡查,當時超市已把相關薯仔下架及停售。
食環口頭警告無檢控
「半年嚟舌頭一直麻痹,好似唔屬於自己!」苦主陳女士從沒想過幾個薯仔會令她和20歲女兒味覺面臨永久受損。陳女士憶述去年9月17日,她在杏花邨百佳旗下的Fusion超市以19.5元買了一袋日本薯仔,即日傍晚她在家中用水烚薯仔與女兒享用。她指煮食時並無發現薯仔有發芽或異狀,但母女吃了數口後,感到有似化學品的怪味兼舌頭麻痹。同晚陳女士到樓下診所求助,她亦要求超市退款,並把薯仔交予超市,促對方交政府部門化驗。
翌日兩母女仍感舌尖麻痹及味覺受損,陳女士再到超市交涉及報警,最終母女送院診治,數個已熟及未煮的薯仔則分別交予醫管局及食環署化驗。東區醫院醫生懷疑兩人食物中毒,但指無藥可治味覺問題。至去年9月底,醫管局毒理實驗室化驗報告才把中毒疑雲解開。
該報告顯示,女事主提供的未煮熟薯仔,其Solanine(馬鈴薯毒素,又稱茄鹼)及Chaconine(卡茄鹼)含量,分別較正常薯仔高9.8及7.1倍,陳女士尿液中亦驗到茄鹼。據資料,若攝入過量茄鹼會引起中毒,可能損害中樞神經。
陳女士稱,雖然醫管局化驗已確認超市薯仔含毒素,但食環署沒檢控超市,只作口頭警告,超市亦未有賠償,對她們不公平。她訴苦稱事隔雖已大半年,但其舌尖仍麻痹,甜味味覺嚴重受損,無論吃雪糕或喝奶茶都很難感受到甜味,「有時要等雪糕溶至舌頭左右或底部,我才感覺到甜味」。她指,最擔心是年輕的女兒味覺會否永久受損,她期望向超市討回公道,但更希望是母女能再尋回失去的味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