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君臨天下指指點點不是支持香港 - 盧峯

蘋論:君臨天下指指點點不是支持香港 - 盧峯

人大委員長張德江先生來港的其中一個重要目的據說是要為香港打氣,是要顯示北京支持香港。昨天他在「一帶一路」論壇的演詞就十五次提到「支持香港」四個字,雖然不像「一帶一路」出現五十次那樣多,但從出現的頻率上看也不算少,大概他認為這樣密集的說這四個字就能清楚表達意圖,讓港人心領神會。可惜,張德江的所謂支持要不是口惠而實不至就是一種互惠互利的安排,根本不能算是甚麼特別的支持或送禮。
就以支持香港在「一帶一路」拓展人民幣業務和基建融資服務為例,香港本來已是重要國際金融中心,融資市場深度廣度足夠,外資、外企對香港的制度及融資能力也有信心,北京說支持香港作融資平台其實是看中了香港的優勢,讓北京可吸納資金周轉。有新增融資生意這對香港金融界當然有好處,但對資金變得緊絀的內地企業好處只怕更大。這究竟是誰支持誰實在難說。
不過,張德江此行最大的問題或敗筆還不是口惠而實不惠,而是那種君臨天下指指點點的態勢,是那種視兩制及香港獨特地位如無物的態度。過度嚴苛、過份擾民的保安安排讓人感到的只是官威而不是甚麼「支持」,召集全體特區政府官員匯報工作更是把內地官場的做法、規範強套在香港特區身上,令香港不管從形象上或實質上都被矮化,獨特的憲政、政治地位受到重大傷害。

匯報內部事務損自治

根據《中英聯合聲明》及《基本法》,香港的內部事務屬於高度自治範圍內的事,由香港自行處理及負責,中央政府不會也不應接手。要匯報工作及香港整體情況的話,作為特區行政機關負責人的特首每年都有述職之行,由他向中央領導層作匯報已非常足夠,其他官員不必參與這個過程,更沒有必要把香港自治範圍內的事務詳細向京官報告。不然就會令兩制及高度自治的範圍變得模糊,形成中央政府可以隨時介入、指示香港內部事務的印象。
更重要的是,一旦開了這樣的先例,往後其他中央官員來港訪問也隨時會傳召特區政府官員及高級公務員作匯報、做交代,這不但令特區官員、公務員疲於奔命,也令他們的問責責任變得模糊不清,對兩制的長期維持甚為不利。
另一方面,前天跟特區官員會面的整個安排跟內地其他省市、部委官員向領導人報告工作的做法非常接近,又是熱烈拍掌歡迎又是全體正襟危坐聽訓的模樣,跟內地召開甚麼政策會議、工作會議非常接近。不小心留意的話,還以為張德江到訪的不是香港而是深圳或廣州。這種跟模仿內地會議安排的做法不管在國際或內地都有不良影響。

特別行政區漸不特別

對國際社會而言,香港本是特別行政區,擁有特殊地位及本身的特色,現在卻變得跟其他中國城市越來越接近,變相淡化香港的獨特地位及形象,對維持香港在國際社會的身份有害無益。而對內地官民來說,回歸以來香港向受中央政府特別對待,辦事作風及方式跟內地保持不一樣。令他們對「一國兩制」及香港多幾分尊重。張德江今次訪問的新聞片看到的卻是香港跟內地城市趨同,分別越來越少,他們將來自然更不把香港的特殊地位放在心上,甚至視為甚麼自治區如廣西壯族自治區般的地方。
其實,張德江及北京若真心支持香港,想為香港打氣,有三方面的工作該做。第一是放棄當前這種君臨天下的傲慢,不要老把一國無限放大,令兩制不斷萎縮。只有確保香港的獨特地位及高度自治,只有確保香港在國際及內地有本身的特殊位置,才能令香港保持長久以來的活力。
其二是不要再力挺在香港已神憎鬼厭的梁振英,不要容許他連任。要知道「Anyone but CY」 (不讓梁再任特首)已是絕大部份人包括建制、泛民及一般市民的期望,北京若再欽點他連任等同與全港市民為敵,等同置民意於不顧。這無論如何不是在支持香港吧!
第三點當然是重啟政改,實現《基本法》讓港人落實雙普選的承諾。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化解香港的政治僵局。讓香港重新上路。做到這三點比說100次、一千次支持香港管用得多。

盧峯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