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日高日低,令投資者無所適從,究竟是彈高沽還是趁低揸?由於筆者相信大市是熊市,答案是彈高沽。然而,投資者要等恒指彈至何等水平才出手沽呢?
筆者認為,當期指彈至19900至20000點區間便應沽空,因為香港經濟在未來四至六季將會持續轉差,港股根本沒有條件作出強勁的反彈,所以彈高沽的勝算是頗高的。
市場期望張德江會有好介紹,但他在「一帶一路」論壇的演講只是大路嘢,沒有具體描述「一帶一路」的藍圖和時間表。至於香港扮演的角色不外乎是人民幣離岸中心、融資平台、輸出專業服務等等,不少專家已談及過。
筆者記得在大半年前參加過一個「一帶一路」晚餐會議,其中一位講者提出香港可以扮演一個資訊樞紐的角色,提供重要資訊予參與「一帶一路」的國家。
這點筆者是同意的,因為在「一帶一路」的發展初期,要有足夠資訊才可以增加參與國之間的互相了解,而從中發掘商機,只要香港能夠飲到這頭啖湯,這會提升香港在參與國心目中的地位。
遠水難救香港近憂
無論如何,「一帶一路」只是遠水,並未能夠解決現時香港的困境,所以大家在短期內不應該對「一帶一路」存有奢望。
香港經濟已踏入一個明顯放緩期,因此,未來幾季的港股表現也不會好的。所以,作為一個聰明的投資者,在資產配置上亦要隨着客觀環境而作出適當的調整,例如,減持香港股票的比重和增加現金比重,當金價出現回吐,也可考慮入貨。
始終,狂印銀紙只會降低貨幣制度的可信性,最終結果,會否是整個貨幣制度崩潰?大家不妨作出思考。
關焯照
經濟學家
本欄逢周二、四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