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退出」會令捐贈人數增加? - 高慧然

「選擇退出」會令捐贈人數增加? - 高慧然

本來,鼓勵器官捐贈是好事。可是這種事情哪能急功近利,急於求成?設目標數字40萬?奇怪!我竟然想起毛澤東時代的大躍進、大煉鋼。究竟這會不會跟大躍進、大煉鋼一樣屬政治任務? 改變根深柢固的觀念,如同一種文明的建立,是任重道遠的事,高永文如果一定要在自己任內達到40萬的目標,就很難不令人質疑他的動機。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有些因,種下了,可能多年後才見到成效。有甚麼關係?如果你的目標是改善怎個社會的觀念,長遠令器官捐贈成為普羅大眾樂意去做的事,今天付出了努力,但在任內沒有「達標」,有甚麼可以計較的?除非你好大喜功,想用數字去換政治油水。
最令人百思不解的是,「選擇退出」與提高捐贈者人數之間有甚麼必然關係?如果觀念改善了,願意捐贈的人多了,數字自然提升。有心要捐贈,不介意去填一張表格,把捐贈卡帶在身上。我看不出現行制度有甚麼不好?它確保每一個捐贈者都是自願、清楚、明白樂意捐贈的人,不會割錯器官。
相反,「選擇退出」的做法首先假設每一個人都願意捐贈器官,直至那人提出反對。可是,如何有效提出反對?如何確保反對有效?如果有人明明不想捐贈,卻因種種原因無法提出反對,則中間有灰色地帶,令不想捐贈者被割錯器官。這是人為製造混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