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童年,叫做屋邨。鄺俊宇喺元朗郎屏邨長大,喺朗屏邨讀小學、做義工,最終喺呢條屋邨做埋區議員。鄺俊宇嘅文字風靡萬千少女少男,究竟佢係幾時開始寫呢類情情塔塔嘅文章呢?鄺俊宇話,喺2012年被稱為「世界末日」前一日,忽發其想,打算留下一段說話,結果佢寫咗《WhatsApp的最後上線時間》上facebook,點知末日不成,第二日瞓醒竟然有一萬個shares,咁就開始佢嘅寫作生涯:「嗰時先發覺,原來自己寫嘢,係有人願意睇。」
收過萬封「情信」
90年代,係中學男生髮型「分界」嘅世代。鄺俊宇讀天水圍張煊昌中學,相中嘅佢,走在當時潮流尖端,來一個「六四分界」。看盡時下戀愛模式嘅鄺俊宇,中學都有拍拖㗎,但就拒絕透露家吓仲有冇同呢位初戀聯絡。佢話自己談戀愛時,絕非如自己筆下嘅浪漫,而係老套,但又唔係老套到「寫情信」嗰款喎。
鄺俊宇除咗靠愛情潮文一寫成名外,佢讀中學時打辯論比賽,去到最後一場,學校先派佢出賽,點知一出就攞埋「最佳辯論員」。
鄺俊宇以「鄺俊宇體」準確刻畫少男少女嘅發情期,何解今年33歲嘅佢,有咁多靈感?原來佢嘅inbox有過萬封「情信」,人人當佢「樹洞」咁向佢分享一段又一段嘅愛情,所以佢點會唔明白呢?「數量仲多過我議員辦事處收嘅求助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