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委員長張德江人還未到香港,已經觸動整個社會的神經。整個保安的準備及安排,正面一點講是十分精細,但骨子裏卻充份反映了香港現時政治局面的繃緊,也折射了北京當局回歸以來對港施政失效的尷尬。
警方這一次要動員總體警力的約五分之一來保護這位中央官員。為了萬無一失,政府總部及會展一帶的路面磚塊之間要注入膠水,違反了原先便利靈活維修的路面設計原意;就連一部在鴨寮街用幾百元便可購得的航拍飛行器也可以觸動兩地保安人員的神經,成為要加強保安的證物。可以想像,其所到之處,交通將會陷於癱瘓,警方與示威者的碰撞場面將會不時出現;其下榻的酒店周圍,通道將會大範圍長時間封閉,連便利店也要關門謝客,市民的正常生活會受到頗大影響;甚至連鄰近正在趕工的中環灣仔繞道工程地盤也要停工數天。
政務司長說,張德江是中央極高層官員,來到香港自然需要在保安上作更審慎的考慮及更嚴格的安排。警方發言人也說,香港不能排除恐襲的風險,加上過去幾年香港市民的示威請願活動越趨激烈,去年更有人被揭發意圖製造爆炸物,因此必須把保安提升至反恐級別。
有說這一次另一個考慮是要顧全張德江的面子,不可以讓這一位中央大員尷尬。意思似乎是說不可以讓張德江聽得到平反六四的口號,不可以看見挑戰中央權威的標語及橫額。這一種說法與講求政治上問責,要政府官員面向公眾、直面人民的現代民主精神可以說是格格不入。這可能才是最值得尷尬的地方。
張德江作為是中央處理香港事務的最高負責人,需要感到尷尬的事應該還有更多。香港社會確實在過去幾年嚴重撕裂,對立氣氛不斷升溫。甚至出現在回歸前也沒有出現過的港獨思潮。中央政府,特別是張德江,可以說是難辭其咎。
香港現時面對的政治困局,關鍵原因是香港的政治發展處於一個十分尷尬的局面。首先是不能信守北京政府對香港人的承諾及《基本法》的要求,與市民的政治期望也相去甚遠。更嚴重的問題是這一種充滿殖民地色彩的半吊子代議政制,根本難以令香港有效達到港人治港,甚至已經不能有效解決香港社會的內部爭議,令推動施政困難,政府也難以有效處理好香港的事務。
錯估形勢 京官自欺欺人
2017的政改其實是一個打開這個死結的大好時機,但北京錯估形勢。如果由北京主導的政改方案及8.31決定是那麼得人心,那麼符合《基本法》和「絕大部份香港人的利益和願望」,持續幾個月的佔領運動根本沒有發生的基礎,立法會也絕對沒有可能以多數票否決政改方案。
張德江作為處理香港事務的最高層中央官員,在過去幾年不但不能打開這個局面,反而讓死結越結越緊。香港的政治局面越來越緊張,張德江難道沒有責任?難道他就不應對此感到尷尬嗎?
北京當局口口聲聲說絕大部份香港市民還是支持中央對港的政策,其喉舌傳媒及其他傳話人更是不時以「沉默的大多數」代言人自居。果真如此,張德江南下視察也好,訪問也好,就沒有需要大範圍長時間封路,要把示威人群趕往不聞其聲不見其影的遠距離了;果真如此,也不至於會出現泛民議員拒絕出席其歡迎晚宴,甚至連一個餐前酒會也要如斯折騰了;果真如此,政府那一頓歡迎晚宴也不至於要求獲邀出席的嘉賓要填寫一份堪比申請「酷刑聲請」般詳細的個人資料了;那頓晚宴更應該是觥籌交錯賓客盡歡,而毋須硬性規限出席者要全場坐定定了。
歸根結柢,中央官員又要來,又要處處設防怕丟臉,又要事事迴避怕出現尷尬場面,原因就是施政失效失民心。苟非如此,警方要頭痛的也應該只是要為所經之處兩旁夾道舉旗歡迎的民眾太多太熱情,而不是要在路面上灌膠水了。
鍾劍華
理大社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