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住在西貢村屋的三樓,樓下有大片空地,在搬入至今接近30年間,我經歷過一代又一代貓的出現和離開。我稱牠們為我們家放養的貓,碰上時便會拿些貓糧餵飼,小貓見到我們時已會走近喵喵大叫,有些膽小的則會跟在後面。糧倒在紙上放滿一地,每隻也吃得開心,有氣力繼續往外跑。由於牠們在外玩,所以成為我家偶爾討論的話題,「咦,好耐冇見到怕醜了!」對,我們總會因應牠們的性格和外貌而取名,於是我們曾經有「三色」、「矇矇」和「斷尾」。牠們都是我們曾經餵過、摸過,叮囑過在外玩時要小心睇車睇狗,但最後還是忽然不見了的小朋友。
有些貓,會在牠們離開前,爬三層樓梯上來找我們。上周四離世的「小乖」,是其中一隻,終年一歲。小時候是五隻貓兄弟姊妹中最健康的牠,毛色黑白分明很突出。牠怕人,從未主動前來打招呼,因此我們都沒有為牠特別取個名字,只是認得牠。然後有一陣子牠不見了,可是在上周三,牠忽然全身發臭、喘着氣、嘴上的毛嚴重發黑地出現在我家的樓梯轉角處。拿點水和餅給牠,小朋友不喝也不吃,捉牠會反抗,呼吸更急促。看牠當時的模樣,我知道牠快要走了。
我們決定讓牠最後一程舒服地度過,媽媽拿了點舊的冬天衣服來,鋪了一個暖暖的窩給牠睡,小朋友睡得香甜。我摸牠,那是我和牠第一次接觸,毛都打結了,有蟲在爬,我能做的就是着牠不要留戀此地了,下世假如也是貓,那要做隻有人疼惜的家貓。然後還幫牠起了個名字叫「小乖」,好讓我們也記得牠,小貓亦從此有個名字。那天,小乖走了。
我曾經不明白這些貓為何要在臨終前,堅持爬三層樓梯來找我們。後來跟一個家前也有大量放養貓的朋友討論這問題,原來她亦有同樣的經驗。我們都相信,這些貓離開前,總是想看一下自己喜歡的人類,有些會看一眼後仍有氣力離開,躲在暗角死去,有些沒氣力了,就像小乖一樣在同一位置離開。牠們走後,我才知道原來這些小朋友,當我們是牠信任的主人了。
遺憾是沒有太多小乖的照片,就活在姐姐的心吧!盼大家善待小流浪,別欺負牠們了。
記者:許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