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造假風波】
【本報訊】港大化學系講座教授楊丹論文涉造假,投訴人、港大化學系前助理教授王凱峰向校方投訴後被楊報復,他之後再向校委會主席李國章投訴校長馬斐森未有按指引調查及處理報復問題。今日李國章回覆表示,不會接受針對校長的投訴,但指馬斐森將在下次校委會報告事件,港大亦正準備文件提交予研究資助局。港大工會批評做法拖時間。
王凱峰團隊具名向校方投訴楊丹後,先後被對方中止合約、禁止進入辦公室及調離原有辦公室,但港大未有展開任何針對楊丹報復行為的調查,王凱峰因此日前向李國章投訴馬斐森未有按程序處理事件。
馬斐森被指拖延處理
李國章今日回覆指,王引用「教職員研究失德程序」向他投訴馬斐森,程序列明有關校長的投訴,可向校委會主席提出;不過李指由於事件不涉任何馬斐森的研究,認為有關程序並不適用,未有接受投訴,只稱事件會按大學既有程序處理。
不過李國章表示,馬斐森將於校委會下次會議匯報事件,港大亦會向教資會提交報告。楊丹被指造假的論文,內容主要是指其團隊研發的螢光探針HKGreen-4,可有效探測有害物質過氧亞硝酸鹽(Peroxynitrite),涉及兩筆合共165萬元的教資會研究撥款,教資會早前已經表示將召開紀律委員會調查事件。
港大教職員會主席張星煒批評此做法不切實際,「根本唔使咁高層次做嘢,應該可以拎調查委員會啲報告睇吓究竟有冇問題,𠵱家講透明度,又涉及公帑,既然已經調查咗,又有國際專家,應該睇吓個報告究竟有冇問題」。他認為校方應及早採取行動,「𠵱家係拖時間,佢哋最叻,拖吓拖吓就淡,冇咗件事,拖一、兩年就乜都唔記得晒」。
港大校委會成員張祺忠指出,將視乎校方採取的行動再決定如何回應。港大學生會會長孫曉嵐表示並不知悉事件,但關注馬斐森在校委會的報告,會繼續跟進事態發展。
港大和楊丹早前回覆《蘋果》時強調有關論文已獲期刊接納,但本報另向期刊查詢,獲知美國化學學會仍在審視涉造假的問題。
■記者林偉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