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籽】單筷開餐 汕尾菜茶濕又脆

【飲食籽】單筷開餐 汕尾菜茶濕又脆

【飲食籽:故味重嚐】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王維的詩,說穿了天下異客的心,只盼一道家鄉美食,能鎮住相思之痛。把青菜魷魚乾蝦米冬菇等材料,澆一勺熱湯,加幾丁花生脆米,便成了海陸豐人的傳統美食菜茶。每逢農曆新年或結婚添丁等喜慶事時,汕尾人會聚首做菜茶,用一根筷子進食。近年,這家鄉味道也飄來我城。幾口湯,簡單幾道菜,平實不過,帶着源自故鄉的餘溫,對異鄉過客尤其珍貴。

「傳統汕尾人,只會用一隻筷子嚟食菜茶咋。」來自汕尾的八十後林悅帆(Ryan)說。他隨即端起那碗剛弄好、熱呼呼的菜茶,用筷子拌了幾圈,便往嘴裏送。咕嚕咕嚕,再扒幾口菜,不消一會碗已是空空的。「我嚟咗香港十幾年,遇到好多同鄉,個個都話好掛住鄉下啲美食。」思鄉病病入膏肓的,又豈只同鄉,Ryan當然有份。年多前,他索性在太子開一間專賣潮汕美食的小店「粿然好味」,將故鄉小食發揚光大。淋上惹味冬菇蠟腸蒜油的鹹味千層糕、加了蝦米魷魚雜菜炒得香噴噴的潮炒米粉、還有一口一顆的的骰骰的薯粉餃子,全部看似簡單,其實做法極繁複,統統也是心機之作。「尤其係菜茶,咪以為將十幾樣配料撈埋就得,全部要分開炒,好花時間!」

傳統菜茶由茶和十多種配料製成,但如今已把茶改成湯。

林悅帆(Ryan)是汕尾人,來港十多年,一直記掛住家鄉的味道。

碗內食材

鋪面食材

走進他的廚房,看到大大小小的筲箕,裝滿切好了的菜葉菜莖,分門別類一個叠一個。既然全是菜,何不一鑊熟?他笑着回答:「每款菜炒熟嘅時間都唔同,就算菜心,葉同莖都有分別。」連洗和切的準備工夫也大有技巧,菜要逐一洗乾淨,娃娃菜、椰菜、菜心葉、白菜葉等切成絲,莖類則切成段,如大蒜、芹菜、荷蘭豆等,否則太幼身,煮熟後會變腍,口感盡失。而帶嚼頭的麥豆和白眉豆,要先煮20分鐘至腍身才能用。一切準備就緒,率先下鑊的當然是較硬身的莖類,兜幾圈,待差不多熟透時才加進菜葉和浸好的粉絲,再翻幾下。「將炒好嘅菜鋪在碗底,就可以淋湯。」菜茶菜茶,明明是茶,何解是湯不是茶?「以前係用茶,但日子耐咗,個個嫌擂茶葉麻煩轉晒用湯喇。」Ryan的姑姐說道。這口熱湯殊不簡單,每朝用豬骨、雞殼和胡椒粒熬最少兩小時才成,肉的精華盡滲湯中,既有菜的清香,也有陣陣回甘甜味。「其實菜茶最好食嘅,係面層啲脆米、花生同蝦米。」姑姐笑說。她並非誇口,這三款材料連同冬菇、菜甫、臘腸等,全部由她老家汕尾直送過來,她說這才能做出汕尾風味。尤其蝦米,必定要選當地出產、跟手指差不多長的蝦米,送到店後逐隻剪去頭、尾和刺,再炒香。脆米做法也講究,非用油爆,而是用海邊浸過鹹水的沙粒,鋪滿一個鑊,爆出來的米花才夠鹹香,「喺香港邊做到,一定要用家鄉貨先正宗。」

菜茶 $30 

汕尾人的傳統美食,脆、爽、鹹、甜、甘、香共冶一爐,口感澎湃,用料十足。

鹹茶和菜茶用料相若,只是湯底不同。

跟着汕尾人用一支筷子吃菜茶,果真風味猶存,脆、爽、鹹、甜、甘、香共冶一爐,口感澎湃又豐富,且用料十足,扒了幾口已幾乎半飽。「講起菜茶,我太嫲嗰代就有,一直流傳至今。但唔係成日有得食,大時大節先做一次。𠵱家都係間中掛住屋企,先約埋同鄉一齊做。要買咁多菜,自己一個唔掂!街市都要走兩轉。」姑姐還說,鶴佬人又會叫菜茶做開丁茶,古時的人重男輕女,只會在添丁時才聚首一堂,齊齊炮製菜茶大宴親朋,「場面好墟冚,捧住一籮籮菜同湯去隔籬屋請人食,好意頭嘅嘢梗係要同人分享。」每種菜還有其象徵的吉利意頭,如芹菜是勤力和健康,生菜是生財、荷蘭豆是和氣,菠菜則是長壽菜,有長命富貴之意,「最緊要係健健康康,全家幸福!」

Ryan每日會去街市選購合時令的青菜,最緊要是新鮮。

莖和葉分別切成絲及段,不能太大件,否則老人家難以咀嚼。

各款蔬菜的炒熟時間不同,先炒較難熟的莖,再到葉。

湯底用豬骨、雞殼及胡椒粒熬製而成,清甜味美。

澆湯後加上惹味的蝦米和魷魚等,份量隨個人喜好。最後用一根筷子撥入口中。

日日食鹹茶 宴客傾偈必備

這天,Ryan還約了姑姐和同鄉阿姨阮太來舖頭做鹹茶。所謂鹹茶,又叫擂茶,用雕上螺旋坑紋的特製陶缽和番石榴木擂漿棍,將茶葉擂成碎粉後,加滾水及鹽浸泡數分鐘,茶葉多數用鐵觀音。待甘香茶味慢慢溢出,舀一碗再加花生、脆米、芝麻及汕尾特產梅蝦乾,又成了鶴佬人另一款傳統地道美食,「鹹茶唔同菜茶,汕尾人日日要食,就算幾忙都好都要整嚟食。」同鄉阿姨阮太說。她是鹹茶癡,每日無三大碗鹹茶不歡,甚至已成習慣,加少許西芹、芫荽,還可當一頓午飯吃。「阮太好犀利,同鄉里邊飲鹹茶邊傾偈,飲晒成缽都得,我就唔得喇,哈哈。」姑姐邊擂茶葉邊笑說。鹹茶除了是茶餘佳品,汕尾人還愛用它招呼客人,但凡看到你碗上的茶少了幾分,就立即為你添茶,喝着喝着,隨時喝上半缽。雖說汕尾人吃鹹茶比菜茶普遍,Ryan的店偏偏不賣,「我鍾意食菜茶多啲,做菜茶工夫咁多,要專心做先會好,惟有放棄鹹茶。」的確,鹹茶要新鮮擂起及沖泡才美味,否則茶香會盡失,只剩苦澀味。趁熱吃一口,脆米和花生在口腔內霹靂啪啦,有幾分鹹香,緊隨是厚醇茶香及淡淡回甘,餘韻悠長,難怪令人一喝忘懷,還體會到何謂物以罕為貴。

Ryan的姑姐示範用陶缽和擂漿棍擂茶葉,要用上不少力氣。

做菜茶要用大蝦米,做鹹茶則用較細隻的梅蝦乾,又稱蝦毛。

姑姐說以前要買陶缽,必定要到燒瓦的地方才有,但現已很普遍。

Ryan的同鄉阿姨阮太,最愛吃鹹茶,每天要吃上三大碗。

食客鄭小姐(左)及黃小姐也是汕尾人,幫襯次數數之不盡,最愛這店做法夠正宗。

粿然好味
太子界限街41C號舖

記者:黃依情
攝影:劉永發
編輯:李寶筠
美術:吳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