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土滋生 港蠓不傳播疾病

泥土滋生 港蠓不傳播疾病

【本報訊】人被蚊子或蠓叮咬後都會感到痕癢,但兩者的生長環境及會否傳播疾病方面均有不同。蠓身長只有1至3毫米,體形較蚊子細小,主要在濕潤泥土滋生;但蚊子主要在靜止的水中滋生。在本港蠓對人的健康威脅較少,因本港常見的明斑庫蠓及台灣蠛蠓不會傳播傳染病;但蚊患常在港引致傳染病,包括白紋伊蚊及三帶喙庫蚊分別引致登革熱及日本腦炎。
香港蟲害管理學會主席陳澤森表示,蚊子主要在靜止的水中滋生,但蠓主要在濕潤的泥土表面產卵及生長,成蟲可在潮濕陰暗的環境棲息。

飛行距離短 多聯群出動

蠓的體積較蚊子細小,長度只有1至3毫米,肉眼只看到黑色一點點,而蚊子約長3至9毫米。
蠓的飛行距離較蚊子短,一般只能於滋生地附近100米左右活動。因為蠓每次都是聯群結隊出動,故人遭蠓叮咬後皮膚會多處紅腫。
陳澤森表示,蚊子對人健康的威脅較蠓大,除因蚊子可飛離滋生地長達2公里外,也因蚊子可傳播傳染病,如白紋伊蚊可引致登革熱,三帶喙庫蚊可引致日本腦炎。但在港常見的蠓不會傳播疾病。
■記者陳沛冰

【驅蠓防蠓方法】

家居環境

●定期修剪植物,令陽光可照射泥土,保持泥土乾爽,可在泥土噴殺蟲劑

●留意盆栽會否長期積水

●清除斜坡、花圃、排水明渠內垃圾、落葉、淤塞物

●門窗防紗網網眼要小於0.75毫米

●每7日至10日在防紗網噴殺蟲水

個人防護

●外出時穿淺色長袖衫褲及塗驅蚊劑

●避免行近花叢

資料來源:陳澤森、食物及環境衞生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