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籽】許禮平歷史補白 舊日赤色收藏

【文化籽】許禮平歷史補白 舊日赤色收藏

【文化籽:文革50年】
古語云:「人無癖好,不可與交。」翰墨軒主人許禮平與一般玩古董、古書畫的收藏家不同,董橋先生形容其「取捨不離史觀,火力聚焦文獻」。以做學問的嚴謹心態尋寶,更似福爾摩斯,好玩過穿越時空。
許禮平記性好又幽默,我們一位共同朋友是藝術界獵頭公司的話事人,言談間許公爆gag:「你獵生人我尋死人,各自精采。」眾人笑逐顏開。50年前的今天,內地正式陷入了悖論橫飛的荒謬文革時代,玩「紅色收藏」的人多的是,昨天方毓仁為果籽解讀紅衞兵符號,今日許禮平向我們呈現的,是一批冷門而重要的文革收藏,都是填補歷史空白的砌圖碎塊,一種雲淡風輕的玩味。

文革始於1966年,兇猛的內鬥烈火,是從天安門廣場點燃的。毛澤東八次接見1,100萬紅衞兵,第一次於當年的8月18日,毛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第一次檢閱紅衞兵,向遊行隊伍揮手致意,此相片成為了文革的重要標誌性名物,各地宣傳都用它做藍本。這張當年由曾為戰地記者的攝影師呂相友操刀的銀鹽紙基原照,此刻就在許禮平手中,還勾起他一幕興奮的撿漏回憶。
2011年許禮平在北京華辰拍賣盯上了這張經典原照,已預備「彈藥」與其他藏家駁火。始終拍賣「毛澤東」,在內地還是一種禁忌,拍賣前夕,呂相友提出反對要拍賣行撤拍。上拍不成,許禮平見機不可失,透過拍賣行以起步價向賣家收購相片,結果幾千元撿了個不可多得的漏。
「這頂帽子是誰的?是誰的?」許禮平又發揮周星馳本色,拿着另一張文革宣傳經典相片,就是毛主席被紅衞兵簇擁,手上拿着帽子的揮手之間,此照常被惡搞成毛主席請人認領掉失帽子。「當時真的很狂熱,你看散場後天安門廣場有多少對被踩甩的鞋就知了,確是滿目瘡痍。」呂相友專門拍攝重大政治事件和領袖社會活動照像,常接觸中央領導人物,許禮平還藏有一些他的攝影作品。

翰墨軒主人許禮平是最有書卷氣的收藏家,他視收藏如玩砌圖,一紙家書、一張畫、一頁書,均能填補歷史的空白,借古鑑今。

1966年8月18日毛澤東在天安門城樓上第一次檢閱紅衞兵所攝的照片,是文化大革命最典型的標誌性影像,影響深遠。許禮平於內地拍賣場撿了漏,作品被撤拍他火速以起步價向賣家收購,開心入藏。

黃永玉的貓頭鷹畫是當年文革的黑畫代表,畫家明明18歲已開始畫貓頭鷹,欲加之罪何患無辭?許禮平收藏了一張「隻眼開隻眼閉」的黃老貓頭鷹畫。

《收租院》泥塑群雕描繪了農民被地主剝削的實況,直白地闡釋了階級鬥爭理念,1965年至1966年在北京展出,引起轟動。此手卷於1966年年9月由人民美術出版社印刷出版,當年只賣5元,現在是有錢都買不到。

《中國文革十年史》是作者嚴家其簽送許禮平的贈書,特別不只在於有簽名,內裏還有作者親筆修改原文的痕迹。

這一套四張的毛澤東宣傳海報,全由林彪提字。文革時期除了毛澤東語錄和毛襟章受歡迎外,這種張貼在家裏、街道、工廠、軍營和辦公樓的宣傳畫都是文革名物,不少更印上效忠毛主席的革命口號。

失落徐悲鴻長函 大嘆走寶

大隱隱於銅鑼灣老商廈的「翰墨軒」,李可染、傅抱石、吳冠中大作多的是,但這裏更多是近代重要文獻古籍,沈崇的自白書、蔡鍔的信札,種種革命時期的文物,是許禮平自小從地攤到拍賣行一直潛心的收藏。《翰墨軒》三個大字就是饒宗頤1987年所提,古雅趣緻。許禮平笑指,這些都是真正的第一手資料,他甚至會向不同範疇的學者自動呈上寶物,眾樂樂開放資源。
文物收藏隨心又執着,許禮平會為花錢收藏而心痛,但坦言痛感會隨時日消弭,可走寶卻是後悔一世的悻然與牽掛,博不過,這種失落他最有經驗。許禮平走了寶的一件重要文件,正是1949年後,徐悲鴻給時任中宣部副部長周揚的長函,揭發劉海粟是漢奸。畫壇都知中國畫家劉海粟與徐悲鴻水火不容幾十年,是中國近代美術史上剝花生觀賞最精采的世紀之戰。文件寫道:「劉海粟充當漢奸,其罪行輕重如何,吾人姑不置論,其喪失民族氣節,則是事實。」可惜,當時許禮平一時未有注意,故錯失重要的藝壇史料。
有失有得人生才好玩,許禮平笑意盈盈的展示一張大畫,那是女畫家鷗洋的《雛鷹展翅》,文革當年最重要的「樣板畫」,全國畫人物畫的都要臨摹這經典作品,1973至1974年間大量印刷,流通全國,它展現的不只是藝術而是一個時代。「畫面九人,白髮老師傅持劍蹲下,領着一眾手執兵器的小朋友在聚看紅衣女孩舞劍,那一招『叉步反撩』,英姿勃發。右上端幾度『耶穌光』直射,簡直是樣板戲的極致。」畫中畫又有故事。
許禮平90年代於北京嘉德拍得此原作,更特意事先張揚,懇請同場打算競奪的藏家羅仲榮讓賽。許公何以志在必得?皆因畫中紅衣女孩長得極似他的千金許樂心。
除了不同版本的毛澤東語錄和襟章,文革期間到處可見宣傳畫、《收租院》泥塑群像手卷統統是許禮平收藏的冰山一角;文革時期的人物作品:陳伯達的行書、鄧拓的《赤壁之遊》、康生的《墨荷》、張仃於1977年畫的Q版四人幫畫,簡單的筆觸,把四人的特徵及性格表露無遺,都是許禮平的得意藏品。
對革命材料念念不忘,可能與許禮平的背景有關。生於澳門的他,更是革命英雄許瑞鋆的姪孫,自小叫他二伯公。這位二伯公曾於革命時期參加同盟會,偷運軍火支持孫中山起義。二伯公的英雄事迹令他對歷史着迷。許禮平早歲雅好古文字學,是容庚門人,曾留學日本,「打書釘」習慣由當年在澳門的八角亭圖書館,到17歲居港後轉到中環皇后大道中商務印書館、雪廠街中和行二樓的集古齋。
論文革收藏中一份冷門而重要的文檔,是戰後被毛澤東以「內奸」罪嫌逮捕蒙冤而死潘漢年的「黑材料」。許禮平說:「認罪文件還有他的手指模蓋印,潘漢年的太太,就是當年香港道亨銀行的太子女董慧。」許禮平侃侃講古,名人錯綜複雜的人脈關係,他背誦如流。許禮平記性極好,朋友生辰年月日甚至結婚紀念都記住,衣袋裏還有一本小小記事簿隨時翻查核實。他也與時俱進,訪問當天職業病發作問起我和外子的生肖,快手記到手機的備註欄裏去。

漫畫家張仃於1977年畫的Q版四人幫畫,簡單的筆觸,把四人的特徵及性格表露無遺,是許禮平的得意藏品。但張仃最為許公記得的,是文革期間當他驚聞兒子張朗朗因反革命罪被判死刑一夜白髮的故事,幸好朗朗最後獲釋。

文革前夜因政治批判而自殺的《人民日報》社長鄧拓,可說是文革第一滴血,他的畫作留世不多,許禮平藏有他的一張《赤壁之遊》。

上世紀70年代初,女畫家鷗洋以「樣板畫」《雛鷹展翅》聞名於全國畫壇,許禮平90年代於北京嘉德拍得此原作,更特意懇請同場競奪的藏家羅仲榮讓賽。許公志在必得,皆因畫中紅衣女孩長得極似許家千金許樂心。

女兒接棒 「史料文物自有命運」

紅色文革不能不提黑畫。文革高舉「破四舊,立四新」,摧毀文物古蹟古籍,藝術家豈能獨善其身?傅抱石的長子、甚有藝術天份的傅小石,以中央美術學院學生身份劃為右派,就從天上掉到地底折騰,下放勞動,最後更弄到右半身殘廢。
著名黑畫,有黃永玉的貓頭鷹畫。許禮平憶述,中央美術學院還派人調查,報告上有這麼幾句:「黃畫了一張國畫,在一隻鳥的眼圈上有十二個白點,很像國民黨的青天白日旗,當地有人指出這個問題。」這些欲加之罪的言辭,令黃永玉等畫家陷於萬劫不復之境地。最後幸得毛主席批示:「是呀,貓頭鷹就是這樣的,總是一眼休息一眼工作的勞逸結合!」才止息了「批黑畫」閙劇,但已讓黃永玉等一眾畫家,承受極大的精神壓力。「不過,也正因這黑畫,令黃永玉和他的貓頭鷹名聞天下,不利因素變成了有利因素。」許禮平藏有黃老若干畫作,包括貓頭鷹畫(並不是受批鬥的同一張),以及1976年黃老創作的總理周恩來版畫,此作創於當年四人幫倒台,為10年浩劫畫上句號。
許禮平的收藏卻沒有畫上句號,問他的龐大資料庫未來如何處置?他笑笑望着身旁的千金許樂心,「她在籌備自家的圖書館與資料庫,看她如何接棒吧。史料文物自有它自己的命運。」香港家長與學生從來不覺得讀歷史有前途,歷史課已不是必修科。
「歷史從來不應強迫閱讀,我也從不喜歡瞄課本,自學的知識才最珍貴受用。」許禮平苦口婆心地說。

上世紀70年代初,女畫家鷗洋以「樣板畫」《雛鷹展翅》聞名於全國畫壇,許禮平90年代於北京嘉德拍得此原作,更特意懇請同場競奪的藏家羅仲榮讓賽。許公志在必得,皆因畫中紅衣女孩長得極似許家千金許樂心。

陳伯達曾是中共重要文膽,長期擔任《紅旗雜誌》主編,後來擔任中央文革小組組長,文革結束以主犯身份被判入獄18年。大家可從許禮平這張書法收藏,品評中共第一文膽的涵養。

康生原名張宗可,是發動文革的骨幹成員,與林彪、江青齊名,他也是個收藏家,文革抄家盛行,康生應該收穫甚豐。許禮平藏有他的《墨荷》。

記者:鄭天儀
攝影:梁志永
編輯:謝慧珊
美術:楊永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