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不少市民反映今年蠓患特別嚴重,要四出張羅驅蠓大法。有滅蟲專家表示,蠓主要在濕潤泥土滋生,如家居種有盆栽,應留意泥土會否長期浸太多水,減少蠓的滋生。外出時除塗上驅蚊劑外,應避免行近花叢等滋生蠓的高危地方。食環署提醒市民,因蠓體積細小,家中的防紗網網眼應小於0.75毫米。
蚊油無用 需用殺蟲劑
香港蟲害管理學會主席陳澤森表示,因蠓與蚊子的生長環境不同,故在環境方面防蠓及防蚊方法有點不同。蚊子主要在靜止的水中滋長,可向水噴蚊油,「蚊油會浮面封死啲水」,令蚊子無法在水中滋生。但蠓主要在濕潤的泥土滋生,在泥土上噴蚊油沒作用,需改為噴殺蟲劑殺死蠓卵、幼蟲及成蟲。
他又指,家居可留意栽種的植物是否需每天淋水,以免淋水過多令泥土積水,助長蠓的滋生。居於郊區的市民若種有生長茂密的植物,可久不久在泥土噴殺蟲劑及修剪植物,令陽光可直接照射泥土,令泥土乾爽。
陳澤森表示,個人防護方面,外出時除了可塗抹含DEET成份的蚊怕水或驅蚊劑外,也應穿着淺色長袖衫褲,避免皮膚外露。因蠓飛行距離短,大家應避免行近花叢等滋生蠓的高危地方;及留意水渠有否垃圾或枯萎樹葉等淤塞物,因成蟲也可在潮濕陰暗的環境棲息。家中可安裝網眼細小的防紗網,若防紗網未能完全阻止蠓飛入屋,可每7至10日在防紗網噴一次殺蟲劑。
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助理教授黃世賢表示,人被蠓叮咬後皮膚會紅腫及非常痕癢,或會起水泡;抓損傷口可引致細菌感染。中招者可用肥皂及水清洗被蠓叮咬的位置,及用毛巾包裹冰塊敷患處,減少痕癢。
■記者陳沛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