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斗霸路(四)】一車一斗劃地?議會有分歧

【環保斗霸路(四)】
一車一斗劃地?議會有分歧

【本報訊】「將軍澳工業區好多擺響路邊嘅環保斗,都係『死斗』(絕少移動),將軍澳工業區好似一個垃圾中轉站。」一直關注環保斗問題的西貢區議員方國珊指,有人為賺到盡就利用環保斗做分類站,將建築廢料混入家居廢料中,以賺取兩者的差價。在將軍澳工業邨就常常有工人將垃圾分類,自去年5月至今,該區的環保斗霸路數字上升了25%,高峰期甚至多近百個。

方國珊認為政府應增設登記制度,如汽車一樣監管貨斗,「因為現時只靠業界自己跟足指引,情況同冇王管一樣,搞到周圍擺」。同時建議在不近民居、外海設立廢物分類站,減少造成衞生問題。

擁有100個環保斗的澤鴻環保集團,其營運經理郭家豪亦指出,行業大難免有枯枝,曾聽說有行家會混合兩者作家居廢料,「家居廢料每噸僅收30元,而建築廢料每噸則收125元,唔排除有人會咁做」。此外,小規模的環保斗公司亦難以應付租地置斗,以致須置放街邊;不過他預計今年建築工程陸續減少,業內生意大跌,隨時令「死斗」增加,「冇生意做,唔會掉咗個斗,咪放住先」。他亦同意政府透過發牌制度解決「死斗」阻街問題,「一來可以抄牌,二來亦都幫咗斗主,可以買保險」。

香港泥頭車司機協會會務主任李志輝解釋,本港只有大型地盤才有空間容納環保斗,「地政批租嘅停車場,條例指明只可以畀有行車證同車牌嘅車停放,就算司機肯畀錢,都唔放得個環保斗」。李志輝估計最少有1,500個斗被迫周街擺,「喺8、9年前,業界已經洞悉問題,一直向政府主動提出點樣解決,但傾咗好耐都冇進展」。

他指出有人提出「一車一斗」,完全不符合環保意義,「浪費時間同埋增加廢氣。」他認為解決方法是提供停放環保斗用地,團體曾提出兩處,分別是屯門小冷水及將軍澳堆填區附近,約可存放300多個環保斗,希望能逐步暫緩問題,惟諮詢卻遭區議會冷待,「用地已經係遠離民居,區議員不斷提出問題,但又唔肯配合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