須徹底消毒 8小時內勿濕水

須徹底消毒 8小時內勿濕水

【本報訊】穴位埋線屬於中醫療法的一種,數年前曾在本港流行一時,不少藝人及港女也爭相以此減肥,但過程不當可致發炎及細菌感染。註冊中醫師彭明慧表示,穴位埋線屬於針灸的延長版,原理是將蛋白質物料「羊腸線」,透過針管埋入穴位,線段在兩至三周後會被身體吸收,透過長時間刺激穴位發揮治療功效,但提醒並非所有穴位都適合埋線,過程也需保持衞生。
彭指,一般適用於針灸的症狀如身形肥胖、體質虛弱、鼻敏感及月經不調等,均可以穴位埋線增強效果,對治療水腫、脾胃及瘦身尤其有效。

非所有穴位適合

以減肥效果而言,水腫型肥胖的瘦身效果最明顯,臨床所見曾有病人在兩周內能減掉7磅,但也有約兩成病人效果不彰。至於脂肪型肥胖的患者,埋線後因壓抑食慾及飢餓感,進食量普遍可減少三分一。
但並非所有穴位均可埋線,彭稱,如背部的肺俞穴容易刺穿到肺膜,便不適合埋線。
此外,在穴位埋線時,須在完全無菌的情況下進行,切勿採用已開封的針管及藥水。為防感染及發炎,埋線後8小時內也應避免讓埋線部位碰水。
■記者伍雅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