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問我習外語的心得,實不知從何說起。我既非專家,學法又顛三倒四,豈敢信口開河?苦思一周,總算有點兒頭緒。
不如先由失敗經驗談起。讀過外語興趣班的人都知道,即使初班其門如市,高班也往往門可羅雀,「靡不有初,鮮克有終」,是學習的致命傷。我學過日文、俄文和梵文,都是半途而廢。上日文班三月,發覺其實唔難,以為自修就夠了,就懶得再上學,從此無心溫習,卒之完全荒廢。俄文初班老師是位六十多歲伯伯,戰鬥民族語言出名難纏,但他教起來行雲流水,四両撥千斤,令我進步神速;升到中班,失驚無神換了位阿嬸,她一板一眼的教,要我們翻來覆去唸老掉牙的課文,「安娜散步,她爸爸游水……」迴環往復無窮無盡,我學不到多少俄文,只感到永生的苦悶,唯有逃之夭夭。教梵文的大陸人出奇地坦白,自認有些字母不懂發音,文法則勸大家死背,這回我倒覺得人生苦短,不該浪費時間,很快就輟學了。
以上三例說明甚麼?學不成的原因,表面上是我沒再上課,然而想深一層,是我一開始去了上課。不計英文,我懂得的所有外文幾乎都靠自學。二十歲那年夏天,日子不知如何打發,竟忽然閉關三天,一口氣學會西班牙語全部基本文法,強記過千單詞,第四天就寫了篇二三百字短文(惜已不知所終)。初學拉丁文時,互聯網尚未發達,千辛萬苦找到一本維多利亞時代英國學童用的教科書,依樣畫葫蘆做拉譯英、英譯拉的練習,每課一題不漏地做,就這樣打好基礎。後來我教學生,教材也不取常見的Wheelock's Latin之類,偏用百年前過期教科書,好處在昔日課程要求較高,他們經此特訓,考現代公開試就如探囊取物──原理正如楊過在瀑布下練玄鐵重劍。
金庸小說主角練成絕世武功,不外乎三條路:一是不勞而獲,鯨吞人家畢生功力,代表者是段譽和虛竹;二是鍥而不舍,晝夜苦練,代表者是郭靖;三是天縱奇才,一日千里,代表者是楊過和令狐沖。習外語也有這三條路嗎?吸人功力似乎不大可能,除非未來科技可令心靈相通,或讓你像Matrix的Neo那樣瞬間學習。郭靖的笨方法當然可行,即所謂「一萬小時定律」──任何人花上一萬小時練習,就能成為某方面的專家──幾乎是「阿媽係女人」的道理。最有趣的問題是:我們可以像楊過或令狐沖那樣學外語嗎?如果可以,那又是怎樣的學習方式?
楊過和令狐沖的共通處,是兩人武功都同樣在短期內突飛猛進;不同的是楊過臂力驚人,內勁雄渾,故武學境界能由有劍漸臻無劍,令狐沖則全仗劍法高妙,沒有劍就弱爆了。你想做楊過抑或令狐沖?做楊過,你不必壯士斷臂,但需要置諸死地的決心,和一個如瀑布般有強大壓力的環境。簡單來說,你需要一張機票,和至少半年假期。
以我自己為例,九十年代在香港斷斷續續學過一兩年法文,但撇除「今晚打老虎」這類膾炙人口的開場白,幾乎啞口無言。後來憤而辭職,飛到法蘭西,日間上學,夜晚看書,耳濡目染幾個月,日常溝通已沒問題,遠勝在香港唔鹹唔淡讀幾年。可見你想學哪國語言,條件許可的話,最好直接旅居當地,這是最童叟無欺的捷徑。孟子也早說:楚大夫要兒子學好齊語,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送他到齊國住幾年(所謂「引而置之莊嶽之間數年」)。人在異鄉不諳鬼話,起初自然困難重重,像楊過初執玄鐵劍,一樣舉步維艱,但只要咬緊牙關熬過了,就會驚嘆自己進步之速,遠超想像。
比起楊過的地獄式訓練,相信大部分人還是寧願做令狐沖。小說最神的一幕,是令狐沖和田伯光在思過崖連場激戰,令狐沖本來遠非田的敵手,但經風清揚傳授一招獨孤九劍後,兩三日間,反把田伯光打得跪了,這是怎樣做到呢?明眼人都看出風清揚的教法是依據「帕雷托法則」(Pareto principle)──投入兩成時間,換取八成效果。令狐沖只有兩晚學習,但要練好獨孤九劍的一招則需時數月,於是風清揚針對田伯光的快刀,集中教令狐沖「破刀式」中應付快刀的招數,這樣一來,即使令狐沖「實力」(如內功)遠遜田伯光,臨急抱佛腳也能逆襲成功。
外語愛好者應該無人不識梅佐凡蒂(Giuseppe Gasparo Mezzofanti)。他是十九世紀波隆那紅衣主教,據說懂七十二門語言,猶如小說中兼通七十二絕技的達摩。他可同時跟來自多國的客人對談,自如切換語言,令我想起東方不敗,獨戰四大高手也遊刃有餘。更神的是他「學懂」新語言的速度:有晚,兩個囚犯行刑在即,二人語言無人能懂,所有神父都聽不明他們懺悔,梅佐凡蒂乃苦學一夜,翌晨行刑前,竟成功用死囚的語言給他們辦了告解。
假設此事不是揑造,他大概就是用令狐沖對付田伯光的方法:神父在告解時要講的都是些公式化句子和赦罪經文,梅佐凡蒂根本不必徹底學通那門語言,只要集中學告解需要的會話就夠了──當然也極不簡單。他那七十二門語言,相信不少就僅有應付官方場合對話的程度,但已夠驚世駭俗。竅訣是:先想像自己將在甚麼情境說話,然後集中火力專攻某類詞彙和句型,就可花最少時間獲得最大效果。是取巧嗎?是的,獨孤九劍的精髓就是隨機應變,不滯於物。當你日積月累,把99%生活情境的常用語句都逐一攻破,整套獨孤九劍就練成了。
其實何止外語,任何事情要成功,都該有可觀察、可評估進度的目標。切勿空談想學「好」甚麼,而該具體籌劃:我在多少時間內能做到甚麼效果?將大目標切割為小步驟,逐一老實執行,就可以簡馭繁。獨孤九劍是小說,庖丁牛刀是寓言,但箇中道理都真實不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