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名人,係要學 - 徐緣

做名人,係要學 - 徐緣

若果要為今天的中學課程,加設一個你認為最實用、最切合時代需要的全新科目,任你揀,任你設計,開乜都得,「呃Like 101」、「美圖執相大師班」、「淘寶秘技」、「買樓先修投資攻略」、「性教育實戰培訓課程」、「高登短篇小說寫作技巧」,悉隨尊便,你會揀邊科?
俾我揀,我的心水選擇,是馬上開設一科,叫「如何做名人」。
成為名人,本來是少數人才有的機會。舊時不在娛樂或社交圈浸過幾年,慢慢從Nobody變Somebody累積人氣,經歷過大風大浪高低起伏,很難變成名人。但在社交網絡發達的今天,一句說話、一幅圖畫、一條影片、會令你短時間內成為網絡紅人。2016年頭,被網民賜號「火爆姐」的關女士,其在立法會福利事務委員會特別會議公聽會上怒爆張建宗的發言影片,瘋狂洗版,搞到街知巷聞,火爆姐承勢借這個名號開了個Facebook專頁「火爆三港女」,與另外兩位朋友火爆地議論時政。她們還有一個Wordpress網誌頁,網址相當抵死,叫explosivehkgirl.wordpress.com。
Andy Warhol曾預言:「在未來,每個人都能成名15分鐘。」他說這句話的年代,未見證互聯網的威力,否則他應會講大好多。社交網絡的傳播力與便利,讓人可以更易建立個人品牌。即使不依賴傳統媒體,單靠Facebook、Instagram、Twitter也能持續曝光維持人氣。成為名人,或至少做到「半名人」,突然變得並非遙不可及,分分鐘突如其來。
做名人,表面看似風光,但其實是對心理的一大考驗,對自己EQ的重大挑戰。
一旦在網上薄有名氣,好難避免有Hater埋身。網上世界是Mean精樂園,將人性陰暗面發揮到極限。名人在掌聲背後,同時要面對俾人鬧、俾人寸、俾人捉字蝨、俾人食豆腐的種種心靈轟擊。不要少看這些你一言我一語的單單打打,我針對這點訪問過好多網絡紅人朋友,或參與社交網絡的明星政客,他們當中不少公開講過不介意網民的無理謾罵,但私底下被我追問真實感受,其實個個都心裏有條刺,只是介意程度有別。
這些臭罵對心理的負擔,未必能藉Like數夠高啦啦隊護航而徹底排解,二百個人讚你的快感,無助減輕兩個人毒舌咒罵的心靈傷害。不要低估這份耿耿於懷,以為只是心理質素欠佳的表現,事實上一般人從小長大,很少會累積到好多「被人指住塊面嚟鬧」的經驗。我們在現實世界人與人的真實接觸當中,即使多不滿對方,說話都總會留點餘地。要突然面對一大班素未謀面而又說話講到好盡的網絡Hater,大概沒有人能馬上適應過來。
名氣對EQ的另一衝擊,是心理上如何處理突然的榮譽感。當在網上簡單寫寫「早晨」兩個字,便可以有幾百Like;上載自己飲可樂的照片,會有人狗衝開心Share,難免有飄飄然的感覺。這股自High刺激處理不宜,很容易變成自視過高、目空一切。蘇東坡「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兒」的境界,李天命「在上帝面前不自卑,在螻蟻面前不自大」的哲理,不是人人能夠掌握。
網上世界,是名人EQ與氣度的試煉場。素人突然變成網絡名人,或名人投身網絡面對虛擬群眾,心理上抗衡不了謾罵喚起的自卑,或掌聲挑起的自大,就很容易在言行上失去了平日的方寸,網絡的大小公關災難,有不少正是源於沒有思前想後的方寸大亂或虛榮躁動。
學習「如何做名人」,其實亦是學如何做人。做一個有品、有氣度、有良好心理質素的人,可以避免成為傑出關公災難的主角。即使時運低不幸出了事,好人偏向更易化解危機,因為他們都勇於認錯,懂回應得合乎人情。反之不懂做人,往往越鬧越大,以至一發不可收拾。
品牌的網絡公關,其實也與「如何做名人」有關。品牌管理,講求將品牌視為一個人,為它訂定清晰的性格、形象、以至價值觀。互聯網上的品牌經營,重視與網民的互動,而只有鮮明性格、形象、價值觀的品牌,活像有血有肉的一個人,才能讓消費者喜歡跟它互動。到出現關公災難,品牌尋求對應之法,其實也應循人性思考。涉及商業利益的公關處理並不容易,有萬樣東西需要平衡,但體現人性化一面這點卻永遠不能忽視。所以品牌要在網絡成功,應向網絡名人取經。

(隔周日刊登)

作者財經版昔日文章: http://hk.apple.nextmedia.com/author/index/16633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