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盡孝照顧媽媽將不可能變可能

為盡孝照顧媽媽
將不可能變可能

【本報訊】「醫生當時話我以後行唔返,行得返既機會係零,我靠意志學行,最後行得返!」一年前患有神經發炎致行動不便的尹伯,深明在那裏跌倒就在那裏爬起身,經歷過97金融風暴輸身家,之後患腎衰竭要「洗肚」,近年又糖尿上眼要打針,他知道上天總有放晴的一日。尹伯只希望盡快康復離開護老院,照顧同住的96歲母親,繼續盡孝道。
記者:劉秀蘭

想到年老母親、想到女兒,尹伯咬實牙關用了兩個月時間苦練走路,他靠護老院內牆側的扶手學行。他說失而復得的滋味難以形容,「自己慢慢扶住扶手行,一步一步,之後放手,就行得返」。他重新走路,第一時間以手機拍片段傳送給女兒看,兩父女隔空感受喜悅。

一生經歷大上大落的尹伯(65歲),出生清貧家庭,家中有11名兄弟姐妹,他排行第五。投身社會後,他從事銀行工作,之後轉行做保險,因投資眼光獨到賺到第一桶金,有車有樓。可惜風光不再,1997年遇上金融風暴,他投資失利,損手收場。妻女早年已移居外地,他孤身一人留港與母親同住公屋,間中致電與女兒保持聯絡。

患糖尿病廿年的尹伯抱怨自己當年只記掛工作,對這疾病掉以輕心沒服藥,以致三年前雙眼因糖尿上眼,及後確診黃斑點病變,起初他自費數萬元注射了三次眼針,之後獲得資助注射兩針,令視力暫時穩定。

不過,一年多前,尹伯又因患晚期腎衰竭,要在家中做俗稱「洗肚」的腹膜透析,百病纏身。一年前他在家中突然跌倒,入院檢查確診患神經發炎,令他一度無法走路。臥在醫院病床數月,醫生斷言他可以走路的機會是零,他感到絕望一度想了解生命,但經社工勸說,還要照顧家中的母親,才打消念頭。

經歷過風風雨雨,尹伯於去年八月出院後轉到護老院居住,知道只有靠自己才能走下去。他利用院舍內的扶手,一步步學行。尹伯感謝蘋果基金一年前在他眼疾復發時,替他籌集眼針藥費,得以延續治療,現時視物已漸清晰。不過醫生指須持續注射,否則有致盲風險,現時雙眼各注射一針共須1.4萬元。

尹伯也感激家人在他人生低潮時扶他一把,姐妹抽空到院舍探望又煲湯。他誓言不會放棄,希望回復健康可重返母親身邊,照顧她百年歸老。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派出關顧主任了解「尹伯」的情況,得悉他無力負擔眼針藥費,正協助籌措治療費用。亟待善長發放愛心支持「尹伯」,讓他能與高齡母親共同生活,一盡孝道。

「尹伯」暖流之友編號:C3915
網上捐款: http://bit.ly/applecharity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聯絡方法:
電話:29908688
傳真:23076307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WhatsApp:98627828
網址: http://charity.appledaily.com.hk
facebook專頁: http://www.fb.com/adfundhk
YouTube頻道: http://www.youtube.com/adfundhk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接收捐款戶口:
滙豐銀行:580-198836-001
恒生銀行:368-006565-001
中國銀行:012-898-00067655
東亞銀行(往來戶口):015-514-68-01678-5

如捐款至指定暖流之友,請於入數紙/支票背面寫上其暖流之友編號,然後電郵/傳真/WhatsApp訊息/郵寄予本基金。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於一九九五年成立,乃根據《稅務條例》第88條獲豁免繳稅的慈善機構。基金除接受市民捐款外,亦接收《蘋果日報》捐出的1%盈利作為善款,以幫助有需要的人士和資助有意義的社會及教育活動。基金一切行政費用均由《蘋果日報》支付,善款的一分一毫,將全數用於暖流之友所需。「蘋果日報慈善基金」務求按照善長意願,把善款轉交指定暖流之友。然而個別暖流之友可能因長期離港及搬遷等情況以致失去聯絡,甚或暖流之友已經逝世或拒收捐款,有關善款將撥入基金作其他慈善用途。

網上捐款捐款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