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述醫術:脾臟 - 梁憲孫

醫述醫術:脾臟 - 梁憲孫

廣東話「大髀」是指「上腿」(thigh),西醫的「大脾」則指「脾臟脹大」(splenomegaly),中醫的「脾」則泛指消化系統,非常容易混淆。
脾臟(spleen)位處腹腔左上位置,拳頭大小,與右上腹的肝臟互相呼應。脾臟乃淋巴免疫系統成員,不屬消化系統,對B淋巴細胞成長具重要作用,幼兒發育時期尤其重要。脾臟另一功能是清除已老死血球,包括紅血球、白血球及血小板。
30歲的志明早年不幸遇上嚴重交通意外,引致脾臟破裂,大量血液流入腹腔,志明進入休克狀態,血壓急降,情況危殆。要接受緊急輸血,並立即進行脾臟切除手術,慶幸志明最後順利康復。脾臟切除令志明免疫力減弱,尤其容易受「莢膜細菌」(encapsulated bacteria)感染,包括肺炎鏈球菌、腦膜炎雙球菌及嗜血桿菌。
如情況許可,醫生一般建議盡早在手術前注射有關疫苗,減少日後感染機會。病者以後每有發燒,亦宜馬上及時服用合適抗生素,避免感染惡化。脾臟切除手術對幼童免疫力影響較大,若情況許可,宜待病童成長後始接受手術。手術後亦需考慮長期服用抗生素,降低細菌感染風險。另一方面,脾臟切除手術後,血小板壽命延長,其數目上升令血液較易凝固,或增加血管栓塞風險,必須小心。
脾臟乃紅血球、白血球及血小板凋亡之地,脾臟脹大令血球死亡速度增加,醫學上稱為「脾臟功能亢進」現象(hypersplenism),血球數目全線下跌,包括紅血球、白血球及血小板。患者不但出現貧血,同時有感染及流血風險。近一成香港人屬乙型肝炎病毒帶菌者,易患肝硬化,令脾臟脹大,產生脾臟功能亢進現象。
肝臟有3條大血管,「肝動脈」(hepatic artery)輸送養料及氧氣至肝臟,「肝靜脈」(hepatic vein)帶走代謝物(metabolites)及二氧化碳;第三條血管「肝臟門靜脈」(hepatic portal vein)則負責將腸道所吸收的養料帶到肝臟。肝硬化影響肝臟血液循環,門靜脈血液難以順利經肝靜脈回流心臟,令門靜脈血壓上升 。脾臟靜脈血液同樣經門靜脈回流肝臟,門靜脈血壓上升,脾臟靜脈血流受阻,令脾臟發大。

梁憲孫
養和醫院副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