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50來歲的職業女性,發現乳房有硬塊,以為是發炎,自行搽消炎藥膏,一年來都沒有好轉。來見我時,一邊乳房明顯腫脹,皮膚表面多處爆裂及滲血,摸上去有個8厘米的硬塊。對我們醫生來說,明顯不過是乳癌。抽組織檢查,證實乳癌第3期,淋巴亦受影響,好在內臟器官沒事。癌細胞特性屬三陽性,即雌激素、黃體胴、上皮生長素(HER2)受體,都呈陽性。她接受4個月的術前化療、全乳切除、放射治療、一年標靶針、5年荷爾蒙藥,每年定期檢查做足,一切都正常,她亦如常返工。
及至第5年的定期檢查,手術部份的傷口復合很好,腋窩、頸窩檢查正常。肺X光卻發現有不正常陰影,電腦掃描證實肺部有腫瘤,懷疑乳癌復發,建議她抽組織檢查。她沒有感覺不適,如常到政府腫瘤科覆診,卻選擇不告訴醫生她在私家做的檢驗情況,繼續取藥吃。半年後,因咳嗽不好,再來找我,才知道她沒有跟進肺部的陰影,政府醫生被蒙在鼓裏,繼續處方荷爾蒙藥。
今次叫她做全身正電子掃描,發現癌細胞已擴散至兩邊肺部,及多處骨轉移,並有骨折危險。半年之間的變化,可謂不少,雖是轉移,由一個病灶發展到多處,並開始有症狀,咳嗽出現,反映肺部影響加劇,若不醫治,就會開始骨痛,及隨時有骨折危險。
醫學界有爭議,乳癌康復後,是否需要定期檢查。反對的,是因為未有數據證實,定期檢驗可以提高存活率。公營醫療就採用此方案,只做臨床檢查,而等有症狀,才根據症狀作適當檢驗。隨着新醫藥的發明,擴散性乳癌已不等於絕症,而是像糖尿、血壓病般,能夠及早發現轉移的癌細胞,用不同方案的藥物,就像長期病患一般,可較容易控制病情。事實上,第4期乳癌的5年存活率,已由以往的5%升至現在的20%。上述這位病人,讓我們看到擴散的癌細胞,其自然發展過程,若沒有及時適當的藥物控制,病情惡化,後果可見。
香港乳癌基金會網址: http://www.hkbcf.org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張淑儀醫生
香港乳癌基金會創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