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有一個女孩叫米娜,在梵文裏就是「魚」的意思,但米娜並不知道,因為她甚麼也不讀甚麼也不想,她討厭閱讀討厭書。
米娜生長在一個書本堆積成災的家庭裏,為甚麼會這樣說呢?因為家中書本不只是散佈在書架,就連衣櫃、碗櫃和五斗櫃都塞滿書,更糟的是父母還不斷帶書回家,他們一直買書、借書,拿着書單訂購書,就連吃飯時候都書不離手。但是每次他們問米娜要不要看書,她就跺腳大叫:「我討厭書。」在家裏比米娜更討厭書的,大概就是米娜的貓麥克斯了。話說當麥克斯還是一隻小貓咪時,一本地圖集從書櫃頂掉下來砸着尾巴,尾巴變成像根枴杖一樣彎彎的。從那時起,牠只會爬到書的上面,再也不肯待在書堆下方。
一天午飯時間,米娜喚小貓吃飯,但沒有回應,她搜索每個房間,最終發現麥克斯坐在房子裏最高的一叠書上面。那一叠正是米娜的爸媽不停買而她卻不肯看的書。為了拯救小貓,米娜踏着地上的圖書,一步一步再向麥克斯說:「我會救你下來!」說着一不留神,腳踩在一本詩集上,翻了個大觔斗,群書應聲散落一地,從飛揚的書頁間,書中的主角也跟着跌出來,擠滿了整個房間,又鬧又跳,嚇壞了米娜。她只有想辦法讓這些主角各自回到他們的故事裏,但她根本不知道誰是誰,更慘的是動物們也不知道自己該回哪裏去。米娜靈機一觸,抓起身邊的一本書,開始大聲朗讀:「很久很久以前,在那遙遠的地方……」讀着讀着,在她身旁的動物都靜了下來,更向她身邊靠攏,想聽清楚是怎麼一回事。就在米娜念到《小豬的故事》,小豬跳了起來,「啊!到我們了!」
引起孩子好奇 走入書世界
如是者,動物們逐一找到他們原來的位置回家去。最後,房間裏只剩下一隻穿藍外套的兔子。那是《彼得兔的故事》主角。當一整個房間的動物都消失後,米娜開始覺得孤單。她想把兔子留下來做伴,但是那隻小兔子站在她前面,神經兮兮的在她面前躡腳,明顯表示:「我很想回家啊!」小女孩惟有把最後一本書打開。小兔子一頭躍進書裏,眨眼消失了,房間又回復安靜。米娜感覺很納悶,自言自語說:「我再也見不到那些小兔子了!」才剛說完,她發覺還有這些書本在自己身邊。
作者曼殊夏.帕瓦基(Manjusha Pawagi)曾經擔任廣播電台和電視記者,現職律師,專門從事保護兒童的工作。孩子討厭讀書,這課題令很多家長煩惱,作者以故事主人翁有趣的經歷,一步一步引領小朋友走進書本世界,利用孩子的好奇心,走入一個無限可能的領域。閱讀猶如透過別人的眼睛去遊歷自己一輩子也去不到的地方,可以感同身受,體驗古今中外不同人生經驗,也可以隨着故事人物的悲歡離合和喜怒哀樂,認識複雜多變的人性,與小朋友溝通,簡單易明又生動有趣的故事,擔保比你空喊口號和大道理有用得多。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撰文:鄺穎萱
編輯:李寶筠
美術:吳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