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4月份新增人民幣貸款按月減少六成,人行負責人昨在官網「答記者問」解釋,主要與地方政府將存量貸款置換為債券有關,加上季節性及銀行核銷不良貸款等因素造成。不過人行亦認為,「銀行貸款投放比較審慎」,尤其是產能過剩領域,意味此為合理之舉。
上月貸款置換債券大增
內地「放水派對」結束,人行前日公佈4月份金融統計數據,顯示當月新增貸款為5,556億元(人幣.下同),較3月的1.37萬億元急跌六成,亦低於市場預測。
內地媒體引述人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表示,不應該過度解讀4月份貨幣信貸增速變化,貨幣政策的基調仍然「穩健」,未來貨幣政策操作既要保持穩增長力度,亦繼續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又要充份考慮貨幣政策對未來價格影響,以及防範金融風險。
人行解釋指,今年4月置換地方融資平台貸款為債券的規模,不低於3,500億元,比2、3月份大幅提升,而去年4月份並無置換貸款情況,若還原今年有關置換部份,今年4月份的新增貸款應超過9,000億元,同比增長約2,0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