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樂師赴美挑戰自我用音符說故事

配樂師赴美挑戰自我
用音符說故事

台灣一名女配樂師見家鄉的電視劇市場沒有突破,赴美苦讀鑽研,獲得大學工作坊「六大潛力影視配樂工作者」的名譽,其後為多部知名台劇配樂,年紀輕輕就獨當一面。她亦為不少獨立電影編排精彩的樂曲,更即將帶着作品參加哥倫比亞大學電影節(Columbia University Film Festival)。

駐紐約記者:曾偉旻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現名台北市立大學)音樂系畢業後,郭孟玫進入知名錄音室工作了四年。她說當時台灣的偶像劇陷入飽和,題材類似、重複,也覺得台灣音樂在環境上有限制,在創作上常遇「樽頸位」,故心裏有股推動力:「想試看看影片與音樂新的結合。」她決心給自己更大的挑戰,赴美鑽研影視配樂。

郭孟玫對電影配樂後製的每個環節都下足工夫,從編曲、指揮到音樂技術工程都盡心盡力學習。她說美國跟台灣影視產業不同的是「為電影作曲要先學如何與導演溝通」,熟悉彼此的語言、不同的術語,配樂師的工作就得將導演口中的形容詞像是「開心」、角色的「內心恐懼、失落感」等轉化為五線譜上的音符,以音樂說出角色的故事。郭孟玫表示:「影視製作必須是一個團隊合作。」要一起決定音樂的類型,配搭情節精準呈現。

郭孟玫說,難忘當初來紐約求學時,在唐人街餐廳巧遇奧斯卡得獎大導演李安,當然上前合照留念,不過就不敢毛遂自薦,「期待與不同的導演合作,產生不同的火花」。畢業後,郭孟玫與紐約獨立製片人合作一段時間,累積不少實戰經驗,讓她成長許多,也變得更有自信。郭孟玫表示,雖然紐約不像荷李活,有大型電影產業支持、機遇無數,但她深深覺得紐約獨立製片,讓她有更多發揮創意的空間。

郭孟玫曾為《那一年幸福的時光》、《我租了一個情人》近20部知名電視劇配樂,幾年前赴紐約大學(NYU)攻讀電影配樂,去年獲得紐約大學與ASCAP(美國創作人基金會)工作坊「六大潛力影視配樂工作者」的名譽;將與導演一同出席哥倫比亞大學電影節,2016哥倫比亞大學電影節紐約站由本月13到17日,洛杉磯站將於下月13至17日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