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面對同樣的困境:人口老化需要照顧長者人數愈來愈多,可以照顧的人手卻愈來愈緊張──台灣比香港更早一步知道,不能只靠外傭。上月採訪了在台灣舉行的「與時間對話」展覽,亦拜探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二零一二年基金會開創了All in One照顧模式,除了中風復健、洗澡、餵食、換尿布等護理服務,還有陪伴購物、旅遊,甚至做家務。
「實驗了幾年,我們發現七成需要都是與家務有關。」基金會執行長林依瑩說,有些服務以前是不會做的,例如放狗,可是All in One新服務替一位婆婆放狗,一星期後婆婆才說:「你和我的狗感情好好,那我放心去做手術了。」也有上門照顧病人時,發現更需要是照顧家裏一歲和四歲小孩,護理員也幫忙做飯,替小孩洗澡。
護理工作不是應該更專業化?像日本甚至有專門淋浴的護理員,香港亦相信專業化才能令人們投入護理行業。但弘道看到是長者本身的需要是多方面的,而且護理員只專攻一樣更易厭惡。林依瑩嘗試建立的,是二百多人的團隊去提供All in One服務。
二零一三年台灣實施新的外傭服務模式,有別於香港外傭限制受僱於一個家庭,弘道基金會本身便可以聘請一批外傭,直接培訓兩周。「我們平均用十四個外傭照顧二十個家庭,外傭住宿舍,每天去不同的家庭工作,也減少被一些家庭濫用。」林依瑩說外傭主要擔任「照顧助理」,團隊裏再有「照顧秘書」負責比較複雜的照顧工作,例如復健和認知訓練,並且有十五位護士。
照顧助理可以一個人帶兩個長者散步;三位照顧秘書連同一隻「狗醫生」會跟十位長者一起做運動,這除了更彈性安排人手,亦增加長者的社交機會。工作安排強調分擔:打掃等家庭工作,基金會會派三位助理在一小時完成,而不是一個人做三小時;重要任務如居家安寧照顧臨終病人,亦有一位護士專門受訓,可去不同家庭支援。
基金會目前有二百二十位照顧秘書和助理,一共服務近一千二百名有需要人士,有政府補助亦有市民自費,地點並不局限在家居,病人進了醫院或院舍,一樣可以上門洗澡餵食肢體關節活動等護理工作。
這樣的工作模式,難得地吸引好些年青人入行。台中科技大學老人服務事業管理系的陳秋妤,畢業後全班四十多個同學全部轉行,陳秋妤亦去了便利店打工,月薪就是一般台灣大學生二萬二千台幣,弘道開辦All in One,她好奇來應徵月薪近三萬台幣的照顧秘書,一開始還不斷被誤會為外傭,但兩年後開始兼任弘道的行政工作──基金會規定工作優先內部應聘,剛就在照顧秘書中選了一位當研究員。每年亦會派兩人去日本實習及上課,今年還會去英國和荷蘭。
基金會亦鼓勵員工創業,並可擔任業務顧問。三十九歲的陳譽鐘本來是雞排店老闆,毅然結束生意轉任照顧秘書:「現在的阿公阿嫲,就是我們未來面對的困境,一定要動起來!」雖然收入頓減,家人反對,他仍然計劃在四至五年內學會全面的護理技巧和知識,然後創業:「我是押在未來!這工作無可取代,這行業也不能隨便加入,我學足一百分,以後一定有需要。」
Profile:陳曉蕾
資深記者,著作包括《剩食》、《有米》、《死在香港》等,相信垃圾都是放錯位置的資源。([email protected])
編輯:陳漢榮
美術:利英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