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戀物未必病態 

專家:戀物未必病態 

【本報訊】對特定物品有很強佔有慾,或對某類物件的聽覺、視覺或觸覺有特別癖好,很想將它擁有,便屬戀物狂。犯罪學家指戀物未必是病態,但如果戀物導致侵犯他人,例如偷內褲,甚至非禮強姦,便有需要接受治療。

侵犯他人者須治療

城市大學犯罪學家黎定基解釋,有人非常喜歡Hello Kitty公仔,有極多收藏,都算是戀物,但不涉性。若有人喜歡一個人的身體部份、或別人物件如衣服,便是牽涉性的戀物狂。
戀物分不同嚴重性,有些戀物狂只是以拍照或畫素描去滿足物慾,不影響他人的是第一類。第二類戀物是需要透過接觸實物去引起性慾,便較嚴重,他們有可能會偷竊。至於最嚴重一類,這些戀物狂須佔有才滿足,會導致侵犯他人,可能會引發跟蹤、非禮、強姦等罪行。
黎指,第二類的戀物狂如果只是一個男人買女裝內褲去滿足自己,未必需要接受治療,但如果他偷別人着過、帶味道的內褲,便須看醫生。黎稱,治療方法因人而異,其中一種方法是行為治療,例如要他們多參加群體活動、攝影、遠足等。如因有壓力而戀物,治療方法是幫助他們減壓。
■記者黃幗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