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委員長張德江將訪港三天,出席特區政府的一帶一路高峯論壇,亦會視察香港情況。
香港在一帶一路及十三五規劃如何分杯羹,在3月兩會的總理國務院報告內「獨特」兩字已露玄機,含意是香港應用其一國兩制及其本身獨特之處,為有關項目扮演不同的角色,否則會被內地省市及鄰近地區邊緣化。香港及一帶一路戰略的共同點都是外向型,現把香港面對國際社會的幾個重要範疇作些分析:
國防軍事與外交
《基本法》訂明國防軍事與外交是中央政府獨有的權利,香港無權過問。而中國的軍事及外交,特別與美國、日本及南沙附近諸國的歧見日益加深及升溫,與日美領導見面時的冷淡情況已是慣性,維護主權的重要性已凌駕於爭取國際話語權。
外貿及向外投資
香港是一個免關稅的自貿區,沒有重大的雙邊或多邊貿易談判需進行。反之,中國向歐美的鋼鐵出口卻遇到反傾銷稅等制裁。
在投資方面,香港公司不停地有出外收購、併購。近期長和集團競投倫敦城機場的經營權未中標及3英國與O2的合併被歐盟壟斷委員會否決是一例子。另外,駐港的中遠太平洋亦成功地收購在歐盟希臘的碼頭及荷蘭鹿特丹碼頭35%股權。這些大deal的審批不可能純是商業決定,亦不能明顯地知道與對華政策有否關連!
財經監管
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中國在制訂國際監管標準應有重要的話語權。然而,話語權的爭取不容易,因為傳統的話語權在7大工業國、美國、歐盟及他們的影子智囊OECD手中。可謂蛇鼠一窩!
在財經、稅務監管及機密資料處理方面,中港的立場複雜不一致。因此,中國及香港在這方面爭取話語權非常辛苦。篇幅問題謹此重點提以下3點:
1.巴塞爾、證券監管及KYC程序都是美債、歐債危機發生後的傑作,其嚴謹性有如抗癌的化療藥。然而,風平浪靜的香港照單全收地在實施。監管者好像藥廠推銷員在硬銷。然而,保健雖重要,但沒有癌病又何須吃化療藥呢!
2.FATCA是美國政府要求外國政府提供稅務資料的單向雙邊協議,中國政府沒有簽,香港簽了。就國籍、在美國資產及戶籍情況的資料由銀行系統向客戶搜集。作為持份者的客戶及銀行職員都「媽媽聲」。
以上的惡果是財經機構在趕新舊客,亦要花額外資源建立系統。
3.更厲害的化療藥是AEOI——財務資料自動交換,這個機制由OECD編制,及後去年在G20峯會被接納,並在2018年實行。中國及香港亦同意但需立法。這機制將會為銀行、券商、財富管理者及他們的客戶添煩添亂,進一步趕客!
香港的旅遊零售業已雙位數字在下調,證券業、私人銀行及財富管理業可能是下一重災區。我的期望是作為主席國、我們的財經官員及領導人可在今年的G20峯會上動議將AEOI及FATCA的推動廢除及宣佈中國及香港會編制適合自己一國兩制下的財經監管制度!
周光暉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