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屋申請破28萬宗上樓要等3.9年

公屋申請破28萬宗
上樓要等3.9年

【本報訊】公屋輪候冊近年屢創新高,房屋署去年開始審核輪候冊內非長者單身人士的申請資格,盼減少輪候冊「水份」。署方昨首次公佈經審核後的輪候冊數字,截至今年3月底,非長者單身申請約有13.43萬宗,按季減少約9,400宗,當中絕大部份申請人是經審核後,不符合入息和資產限額或未有回覆政府信件而被剔出輪候冊。

非長者單身13萬宗

房署昨公佈最新的公屋輪候冊數字,截至今年3月底,輪候冊申請多達28.48萬宗,當中一般家庭申請宗數為15.05萬宗,即短短3個月內,就增加3,500個家庭排隊上樓;一般家庭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已經增至3.9年,長者一人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則為2.3年。
當局昨更首次披露,前年7月至去年6月期間,逾六成一般家庭申請要輪候超過3年才「上樓」,當中近兩成更要輪候5年或以上,即大部份申請家庭未能達到3年上樓的承諾。
房署在去年4月開始,重新檢視及核實公屋輪候冊上,輪候超過5年,但未來兩年仍未達到審核資格階段的非長者單身申請,要求他們申報最新的入息和個人資料等。不過,直至今年初,有多達9,960的申請仍未向房署作出回覆,3月份,當局表明會再發信,如申請人未能在限期前作回應,申請資格便會被取消。
署方昨就首次公佈經審核後的輪候冊數字,非長者單身人士申請則有約13.43萬宗,按季減少約9,400宗。當局指當中絕大部份申請人是經審核後,不符合入息和資產限額或未有回覆政府信件,而被剔出輪候冊。
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主席黃遠輝表示,重新審核非長者單身人士的申請資格,可以令政府更準確規劃公屋供應量,他表示:「因為有啲單身人士18歲就申請,到𠵱家可能已經唔符合資格。」
■記者譚靜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