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從皇室御用攝影師的片段中,看到英女皇跟去年負責招待習近平伉儷的女指揮官碰面時,馬上說溜嘴講了一句:"Oh, Bad luck." 震驚中國13億人之餘,其實英國人一樣驚,但不是因為擔心影響中英關係的「黃金時代」,而是事頭婆竟然講出真心話。
英國人原廠設定就有英式幽默,自嘲式對答總是轉彎抹角,有時令外國人無所適從。在人類學家霍斯(K. Fox)的暢銷書《Watching The English》(中譯:《瞧這些英國佬》)中,作者曾表示大部份美國人到訪時都會問她,究竟你們講的所有說話都是在說笑嗎?書內記錄了這位人類學家的文化分析,亦加插不少田野報告,以其多年經驗,打開人類學顯微鏡,分享英國人的潛規則。在探討英式幽默的章節,霍斯坦言國人都有一種默契,就是「不誠懇的重要性」,要他們掏心掏肺的話,只會令他們起雞皮甚至有作嘔的感覺。平日剝住花生笑着看奧斯卡演員分享得獎感言的英國人,在2009年聽到影后琦溫絲莉贏得金球獎最佳女主角時七情上面,沒有半分感動也罷了,更大大聲恥笑她,被英國傳媒形容為「老尷又生硬」,心諗「你使唔使呀!」
英國人對真心話過敏到一個程度,連臨死也要幽自己一默。2005年,77恐怖襲擊中,倫敦地鐵受到自殺式襲擊,超過700人傷亡,在地鐵車廂中的霍斯聽到旁邊的上班族冷冷一句說,「未發生事故前都唔覺,法國人真係輸晒。」事緣英國當時打敗法國,剛剛得到奧運主辦權,而恐襲顯然是衝着這事而來的。當天更有電視台拍得片段,其中一位還滿面灰塵的傷者受訪時表示:「well,起碼我們還有奧運啊!」
所以大部份英國的名人,尤其是政治家,在公眾場合甚少講真心話,頂多以天氣或現場笑料掩蓋自己真實的情緒。例如查理斯王子在在私人日記中形容參與儀式的中國領導人恍如一組「令人震驚的舊蠟像」,也能被解讀為以笑話帶過當時回歸交接儀式的尷尬、詭異氣氛。而且,霍斯指,英國人說 "absolutely brilliant" 其實等於是 "ok",對於去年習近平訪英時,外交官指他們「有魅力和具親和力」(a charming and engaging personality)也可能只是場面話。為何今次事頭婆老貓燒鬚說溜嘴,應該不少英國人都琜爆頭,或許有可為他們提供新的笑料內容。
記者:馬朗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