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哈佛大學攻讀公共衞生博士的阿美族女孩林碧憶(Lapic Kalay),以為原住民發聲為己任,她認為原住民族過去在殖民社會處處受剝奪,她希望在畢業後繼續為原住民族事務盡心盡力。
駐紐約記者:曾偉旻
林碧憶周三(11日)出席駐美國紐約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舉辦的「原住民族:衝突、和平及解決之道」研討會,發表「透過教育與賦權解決原住民族衝突」的講題。
林碧憶出生在台東池上鄉的阿美族部落,在屏東長大,求學期間常參與原住民委員會國際事務的培訓活動。
她說透過參與國際事務,了解如何透過法律框架為原住民爭取權益,也能在不同世代原住民權益的人中有所傳承。她說到目前原住民族最大的困境,來自過去殖民歷史留下未解決的問題與傷痕,造成原住民健康與意識低落。
林碧憶在高雄醫學大學公共衛生碩士畢業後,回到部落從事原住民事務工作。三年後,獲得原住民族委員會與教育部的津貼,申請到哈佛大學公共衞生研究所攻讀博士。她在參與全球會議時,看到原住民族共有的問題,亦即原住民族資源長期受剝奪、資源缺乏,造成心理健康受影響,她特別提到「部落酗酒、自殺問題」並非台灣個案,而這也是台灣公共衞生與醫療資源不平等分配下的結果。
在哈佛求學的日子,林碧憶覺得美國資源相當豐富。她希望「部落的人能一起來,享用這些資源會有多好」,她也指原住民族部落輟學的高比例,希望原住民的青年能完成國民教育後,繼續往高等教育「進發」。
林碧憶又指在哈佛這個高等學府內,身邊同學對於原住民族的好奇度與認同更為接受,她也以原住民身份為榮,不斷向國際學生推廣原住民族文化以及語言。她希望未來學有所成時,能夠將所學的奉獻給原住民族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