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港股陷悶局,港交所(388)首季收入、純利三年來首錄跌幅,但表現已勝市場預期。集團看淡後市,踏入第二季將審慎控制成本。分析認為來季表現面對更大挑戰,炒作深港通消息續成短期股價催化劑,但只夠「炒多一轉」。
記者:黃翹恩
港交所昨早見過187.1元高位,午前曾跌至184.2元,中午公佈季績後股價漸回穩,以185.8元收市,全日無升跌。
港股通日均成交增71%
港股首季日均成交只得507億元,比去年首季的655億元跌23%。首季港交所錄收入27.5億元,按年跌2%。集團解釋收入倒退主要因為2015年首季出售股份投資,以及從雷曼清盤人收回款項,合共獲8,900萬元一次性特殊收益,致基數較高。相對今年首季,上市公司增加,帶挈上市費收益增12%,以及衍生品合約成交按年大增66%至日均51.2萬張,有助抵銷香港現貨市場、英國商品市場淡靜影響。
收入雖減少,但首季營運支出按年升近兩成至8.54億元,故期內EBITDA、純利均跌9%,分別報19億及14.32億元。
佔比最大的結算分部,收入按年跌6%至9.36億元,現貨分部收入跌10%至6.5億元,股本證券及金融衍生產品分部收入升20%至5.59億元。
期內,內地投資者可透過滬港通買港股的港股通(南向),日均成交24億元,比去年同期增71%。滬股通(北向)日均成交34億元,按年跌36%,首季滬港通產生的收入約3,500萬元,與去年第四季持平。
次季擬審慎監控成本
凱基證券執行董事及研究部主管鄺民彬坦言首季業績「預咗差少少」,次季成交暫見無大增長,市場只能憧憬與深港通有關的炒作,惜滬港通亦未能長期帶動成交,料股價只在175元至200元之間上落。
銀河證券業務發展董事羅尚沛對次季業績亦不寄厚望,「除非呢一個半月成交突然急升,否則已經計到數」,笑言「買港交所邊係睇成交?梗係炒深港通。」然而滬港通、深港通對大市的實際成效不及心理作用大,料「最多炒多一轉」。
業績報告表明,有見市況持續不明朗,集團踏入次季將審慎監控成本,對比較次要的項目,會更謹慎處理時間表,以期今年內妥善管理資本開支,以及控制人手增長幅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