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世界末日,抬頭是風和日麗的晴空,可是對馬刺fans來說,昨日的心情有如日全蝕,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暗。主場輸波,對雷霆的系列賽落後至2:3,不是代表馬刺技不如人,又或夢想中的無縫交接功虧一簣,及單靠阿域治及尼納特撐起球隊不易,而是GDP在垂暮難再有昔日主宰力,後場太過薄弱,才是真正致命傷。
一直以來,馬刺最為人稱道的是兩樣地方,其一是團隊籃球,藉不斷傳球和跑位,製造出起手空檔,水無常形,瓦解對方防守;其二是後備兵團強大,每個球員落場都能有貢獻,每每見到有多達八、九個球員得分達雙位數,令對手防不勝防。
相比近幾季的陣容,今季的馬刺有個很大的弱點,就是後場缺可用之兵。雷霆的防守很簡單,從不包夾,而藉向外伸延的壓迫,搶截傳球路線,打亂馬刺的傳球,只能個人單打獨鬥;雷霆球員年輕力壯,橫移速度夠,一對一想突破絕不容易,加上內線一直有「雙塔」簡達及阿當斯,保護了籃框。馬刺全盛時的打法無定若水,藉傳球用盡球場闊度後,總有球員能在空檔起手;如對住雷霆等壓迫力強的球隊,則先以入楔攻破第一點,待對手被迫補位後,隊友接應取分。
可是環顧現時陣中,幾乎無球員有突破能力,柏加(Tony Parker)算是最好的一個,但他亦如其他兩老鄧肯(Tim Duncan)及真路比利(Manu Ginobili)一樣,因年齡問題而速度大減,上場攻入22分而尾段兩次腳軟,今場明顯未能回復;第四節幾次鏟底,如雷霆的防守好一點,早已夾死TP。至於「鬼之切入」已難有甜頭,Manu只能在外線取得唯一的三分波。柏迪米爾斯(Patty Mills)速度是有,可惜身形太輸蝕;丹尼爾格連(Danny Green)時好時壞,其他球員更難望在這方面有貢獻。
為了簽LMA,馬刺犧牲了不少後場好手,比較兩季前那支冠軍隊,馬刺迷最懷念的當然是意大利射手貝利連尼(Marco Belinelli),以及後備PG C約瑟夫(Cory Joseph);後場薄弱的問題始終未解決,這也成為今次的死因。由季中開始,我已多次指出問題所在,結果普波域治(Gregg Popovich)就在季尾簽下自由身安祖米拿(Andre Miller)及奇雲馬田(Kevin Martin),由於缺乏時間磨合,加上兩人亦因年紀漸大,同樣未能解決欠缺突破能力的問題。
首戰馬刺有內有外,令雷霆疲於奔命,可是伊巴卡(Serge Ibaka)最後關頭射入幾球三分波,明顯見到當雷霆拉大進攻圈,馬刺相互間的補位就有問題浮現,氣力也會不繼;之後教練比利當路雲(Billy Donovan)就用韋斯卜克作箭頭,不斷衝擊馬刺;就算二少有幾場波都處失控邊緣,可是來到這場天王山之戰,二少相對冷靜,就算失誤多達八次,起碼在入楔時懂得看看隊友在那,適時傳波,結果他的35分及九次助攻,與杜蘭特的23分及五次助攻,佔了整隊95分中的80分,贏波,幾乎全是雷霆孖寶的功勞。
今仗執法也有不少瑕疵;包括在最後關頭,格連疑似被阿當斯故意出後腳絆倒,卻被吹罰防守犯規,讓KD有機會兩罰皆中;以及最後6.3秒的攻勢,Kawhi已經熊抱二少,球證卻視若無睹,最後到韋斯卜克上籃得手才吹罰LMA,結果是and 1得手,雷霆領先至95:91,令馬刺欲追無從。
第六戰明日在雷霆主場上演。馬刺是否100%必輸,不一定,至少第三戰就作客取勝;但要贏波追平,首先TP及Green都要同時打出水準,後場重新奪回主導,甚至死馬當作活馬醫,用上奇雲馬田,希望在外線製造威脅,但防守會是一大問題;大衞韋斯也要頂上,扛起內線防守,才有一線生機。
或者普帥低估了球隊的老化速度,也高估了球隊新孖寶的能力。看到40歲的TD打了近30分鐘,與年輕10多年的雷霆雙塔在籃下卡位,千辛萬苦才搶下兩個進攻籃板,兩次封阻幾乎拚了老命;看到Manu奮力衝向籃框,卻再也不見那輕巧的歐洲步,有時甚至大幅ball out,其實比落敗更傷心。
面對體能處巔𥧌的雷霆,馬刺相形見拙。拳怕少壯,難怪近季的馬刺越近比賽尾聲,越難堅持下去,第四節每每被對手反先;只能歎句,我們的英雄都老了。我更怕GDP在馬刺主場演出,已成絕唱……
文:仙道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