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片內戰 - 曾志豪

英雄片內戰 - 曾志豪

《蝙蝠俠對超人》,以及《美國隊長3》嚴重撞橋,大玩自己人打自己人,還要故弄玄虛,反思「不受制約的權力」,但其實純粹綽頭,為內戰鋪路。
如果影迷以為可以借此良機反思一點甚麼,等於幻想去到太興會見到鐵甲奇俠一樣,諗多咗。
2齣片都用同一套路去說明權力一旦不受控會有甚麼後果,便是打到稀巴爛的城市,以及誤中副車的悲慘情景。
可是,作為看了幾十年特技片的影迷,「誤中副車」可以說是特技大場面的一部份,如果那齣電影不爆它幾百層大廈、破壞幾十部無辜停在路邊的汽車,觀眾一定嗌回水!愈大鑊愈快樂,這除了是視覺的享受,也是一種心理上放縱的發洩。
港產片早就有這種所謂「不受制約的權力」的概念,警匪片總會有一個為求目的不擇手段的「急先鋒」主角,譬如成龍、劉青雲。
他們捉一次賊,可能會破壞成條彌敦道的舖頭,但觀眾看得開心,甚至認同這種執法方式。
電影例牌會有苦口婆心的上司,要用行政手段限制這些無法無天的警員,但很不幸,這些上司大多數時候是用他們的「迂腐因循保守」,來凸顯主角的「率性果斷勇進」。
而觀眾幾乎一面倒支持這些「亂嚟」的搞事分子。因為我們在現實中被太多規矩束縛規限,我們嘲笑一切官僚形式,推崇自由。
所以荷里活這兩齣英雄片,表面希望觀眾會分成兩個陣營,支持「簽約規範」還是「自由行動」,但劇情設計上,卻早就暗示那個才值得支持。觀眾一早就知道美國隊長的判斷是正確,寒冬戰士不是真正兇手,而鐵甲奇俠是冤枉好人。在這個情況下,所有觀眾都只會支持「自由行動」緝拿真兇,而不可能有人會同意「加入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