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籽:藝文沙龍】
世界上沒有一位畫家像已故印象派大師Edgar Degas如此細緻地刻劃芭蕾舞孃。當大家都畫她們台上優美婀娜的一分鐘,Degas躲在後台記錄舞者勒緊舞鞋、搓揉傷腿等準備表演的練功十年,在噓聲中畫「活」了真實社會。今年「法國五月」帶來Degas於亞洲歷來最大型的雕塑展。此展覽獲得澳門美高梅支持,愛好藝術的美高梅中國聯席董事長何超瓊更粉墨登場,模仿Degas雕塑拍攝創意造型照,又跟《果籽》談金錢以外的藝術世界。我們更與林嘉欣遠赴巴黎畫家故鄉,透過Degas真迹了解這位前衞的藝壇「毒男」。
「她瘦骨嶙峋、膝蓋有傷、舞鞋勒得很緊,肉也擠出來了;她的手、表情都很疲憊,鞋是真的,頭髮也是真的。按兩個世紀前的審美觀,這雕塑太醜,它過分真實地震撼人心。」站在塞納河畔、內藏不少Degas真迹的巴黎奧賽博物館(Musée d'Orsay)內,看着Degas畢生唯一展出過的雕塑《14歲的芭蕾舞者》,林嘉欣邊說邊嘆息,何超瓊亦有相同感言。由蠟、黏土和石膏製成的雕塑,當時甚至只能稱為「少女標本」,為Degas換來舞壇和藝壇的口誅筆伐。
1917年,Degas病逝,工作室逾150件雕塑曝光,外人不知他一直有製作雕塑作為繪畫的3D藍本,只有《14歲的芭蕾舞者》公開展覽過,但他的前衞、創新卻遭負評,令他再不公開展覽雕塑。74件由Degas家族及委員會授權以青銅鑄造的雕塑,與《14歲的芭蕾舞者》於「《動感.印象》──埃德加.德加雕塑展」在澳門美高梅展藝空間展出。星期五的雨後晌午,一襲Elie Saab蕾絲鏤空短裙,何超瓊在影樓擺出雕塑造型,對於自小陪伴她成長的鎂光燈,賭后早有抗體。
出身銀行世家的上等人Degas曾接受古典寫實主義的扎實訓練,他卻愛畫名不經傳的芭蕾舞孃、賽馬騎士、熨衣的女工、浴女等平民。他特別愛描寫芭蕾舞孃靈巧跳脫的身手和寒酸可憐的身世,法國作家Edmond de Goncourt便曾以「小老鼠」來稱呼她們。奧賽博物館導賞員Caroline de Navacelle進一步解釋:「巴黎歌劇院落成不久,許多母親都把女孩送往學習芭蕾舞,為的是攀附權貴,嫁入豪門。」十九世紀法國社會,只有窮人才會把女兒送進芭蕾舞團,經長期嚴格訓練當個配角,領取卑微工資及面對年華老去被淘汰的歹運,中間也有人因生活迫人或為當上主角而出賣肉體,她們的遭遇是悲慘的。「演出就有機會接觸有錢人,平常就苦練芭蕾舞的張腿動作,『張腿』有雙重喻意。」我們佇足於Degas的代表作《舞蹈課》(La Classe de danse)前,咀嚼導賞員的一番話。
愛泡美術館 曾考慮當策展人
同是上流社會出身,從來長袖善舞的何超瓊似乎對畫家的經歷有深刻共鳴,她說自己受父母潛移默化,於美國Santa Clara University大學畢業後,在藝術學院進修兩年,「媽媽(藍瓊纓)喜歡中國書畫,父親(何鴻燊)更是藏家,經常買古玩和酷愛珠寶設計。我對藝術的認知和切入點,是想了解人類歷史文明發展,也是反映時代變遷的一種寫照,藝術不就是歷史的載體?Degas和他的作品告訴世人,每個人每天生活都充滿藝術,而每個人只要熱衷去做一件事,就是藝術創作,這也是藝術偉大的地方。」何超瓊侃侃地說,更提到早前籌辦的「一帶一路視覺藝術展覽2016」,是首個以「一帶一路」為主題的跨地域當代女性藝術家聯展。她強調,昔日修讀藝術鑑賞與歷史,讓她關注藝術家在劃時代的大轉變中如何自處。原來,去年以50億美元身家成為香港女首富的何超瓊,當年閃過以策展人為終身職業的念頭。
以為何超瓊自小泡Ball場泡到大,她笑指,大學不用上課時,她愛泡美術館,放假時會跑到紐約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法國我當然喜歡羅浮宮,但在我成長期給予最大啟發的是奧賽博物館。」她曾經成為羅浮宮首個中國形象大使,協助修復羅浮宮的籌款。談到收藏,她醉心二十世紀Art Deco風格藝術,有買Lalique古董水晶,首件藏品是Erte Alphabet的雕塑,但她強調自己不是收藏家,沒有系統及特別的收藏門類,向來隨心而買,偏愛十六至十七世紀比較冷門的荷蘭及北歐Old Master宗教畫作,當代藝術則是門外漢,故沒有收藏。
最欣賞畢加索 反戰畫感情澎湃
最能感動女強人何超瓊的藝術家是誰?「最能激發共鳴的,我覺得是畢加索,他創作的反戰作品被公認蘊藏澎湃情感,創作成為他不斷尋求抒發和平的渠道,甚至衝破了自己的創意界限。」的確,畢加索的《Guernica》便把戰爭的邪惡、醜陋刻畫得淋漓盡致。
而Degas終身不婚,被笑是不懂女人的毒男,事實上他一生都在畫女人心事,他的創作生涯,反映一個藝術家如何面對時代、科技的轉變。林嘉欣特別喜歡廿多歲時Degas的創作,欣賞他在摸索自己風格時已能透過肢體表現人與人關係的張力。「Degas的寫實風格於印象派獨樹一幟,他深刻記錄了十九世紀末法國人間風景,影響後世。」何超瓊亦指:「昔日藝術是權力的象徵,十九世紀Degas將草根生活放在權力平台,顛覆漂亮的定義,造就了一場藝術普及化運動。」何超瓊談Degas的草根人文關懷,不失優雅,卻卸下了女強人的盔甲。
《動感˙印象》──埃德加˙德加雕塑展
展期:即日至11月20日(逢周一休館,公眾假期除外)
時間:12:00-21:00
地點:澳門美高梅展藝空間
票價:免費
部份圖片由The M.T. Abraham Foundation提供
記者:鄭天儀
攝影:林栢鈞、潘志恆
編輯:李寶筠
美術:吳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