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還想讓人信有軟着陸(Common Ground HK召集人 李兆富) - 李兆富

中共還想讓人信有軟着陸
(Common Ground HK召集人 李兆富) - 李兆富

這邊廂,唱淡中國經濟的分析師和財經記者,被白色恐怖。那邊廂,《人民日報》引述權威人士,指中國經濟將走「L型」路線,而且不是一、兩年內會改變。
何謂「L型」走勢?說穿了就是高增長不再。本來,沒有高增長也不是甚麼大問題,世界上哪有國家可永遠不停地高增長?可是,鄰近地區過去幾十年來,不斷地對人民灌輸「為了溫飽可放棄自由」的意識。如今確有一部份人富起來了,但仍有不少人未真正脫貧,這種社會局勢,絕不是中共最希望見到的狀態。
最令中共領導人寢食難安的,不是貧窮人口。社會上最窮的人,只要世代相傳地貧窮,未必是最會革命的一群。一來,窮人擔心假如有朝一日變天,他們連僅有的生存空間也失去。二來,當社會有一群人世代壓在最低層,他們會漸漸信仰宿命主義:窮人和富人,都認為自己的社會身份際遇是命中注定。
中共在七十年代末開始從蘇維埃式經濟出走,至今30多年,而當年沒有改革的蘇維埃,卻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埋葬在歷史檔案中。不過,如今回顧中俄兩國,還是殊途同歸;雖然兩國都放棄了全盤的社會主義計劃經濟,但政治上,統治者都沒有放棄權力,一黨專政仍然是絕對而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
統治者為何對權力如此執着?當利益依附權力而生,放棄權力等於放棄利益。當社會最上層形成利益共同體,統治者不再是有自主意識的個人,整體利益的結構,不是任何個人說改變就改變。當然,不排除建制裏有個別權貴,厭倦了這種生活模式,又或者希望後代活在一個以能力換取利益的國度,選擇隱世避世,可是利益共同體往往又以是小圈子式的世襲寡頭統治延續,最終還是有一個難以打破的超穩定結構。

最怕整天罵政府無能

隨着物質日漸豐裕,社會文化也出現微妙的轉變。小資產階級的出現,對極權統治是最大的挑戰。通常統治者降伏小資產階級,最有效的辦法就是讓他們成為利益共同體的一部份。就算明知利益的分配是肥上瘦下,但重點是要讓這群人相信,只有國家可以令他們越來越富庶。
自九十年代起,中國經歷過樓瘋股瘋,也不只一次,但每次都算軟着陸,原因是期間市場經濟仍然有擴張,尤其是2001年加入世貿之後,出口製造業帶來巨額外匯收入,使不少中國人步進小康。與此同時,國內市場越是利潤豐厚的範疇,就越多保護主義和既得利益。遠的不說,像資訊科技行業,表面上是為了國家安全所以被強力圍封,但實際上是將利益圍籬在小眾手上。如香港上市的騰訊或者美國上市的百度,若非防火牆將競爭排拒,水平根本不足以在國際舞台立足。較早前發生內地患癌大學生魏則西因誤信百度搜尋,冤枉地花掉廿萬在生物免疫療法上,也斷送了生命。有不少人指出,假如魏則西有自由獲取資訊,不用被百度壟斷相關訊息,結果可能會不一樣。
大陸民眾願意接受像魏則西事件般的不公義,皆因多數人仍相信,只有中共有能力維持現狀。當局提出「L型」走勢論,與其說是中共不得不面對現實,倒不如說是對民眾的預期管理。換言之,中共嘗試叫民眾相信,就算高增長日子不再,黨仍然有能力操作軟着陸。平情而論,世上所有政客都會作出類似的操作,只不過在別的地方,要是政客失敗了,最多出現政黨輪替。可是在一黨專政的中國,不可能有這道政治壓力的活門。說到底,中共最怕,就是有朝一日大陸民眾像香港人一樣,整天在罵政府無能,不再相信「沒有共產黨做不到的事」,屆時便會出現中共最深層的存在危機。

李兆富
Common Ground HK召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