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來慚愧,作為兩女之母,加起來都只是餵了半年母乳,兩個女兒在3個月大就沒有再吃到母乳了。一來我必須復工,工作時間長令餵哺時間不夠──不管「埋身餵」還是泵奶,一般餵人奶須每隔4至6小時一次,每次半小時;二來,硬件未能配合,舉例,區議員辦公室只有幾百呎,又有其他職員,沒有空間闢出讓女兒好好用餐。
根據衞生署數字,香港每100個嬰兒,只有兩個維持到半歲前仍然是母乳餵哺,比例幾乎是全球最低。不過,從另一個數字看到剛生育、住院期間的產婦有近八成半是餵人奶的,為何半年內人數急跌?除了餵人奶「困身」,也反映了硬件配套的限制。當政府不斷「賣廣告」推廣母乳餵哺的好處,但在外(公眾場所)空間不多,舉例:領展28個商場只有4個配有育嬰間。本港不少育嬰間都只置於女廁內,除了熙來攘往,亦有衞生問題,我建議每個商場都應設育嬰室,政府亦應帶頭做,至少在房委會商場、(政府為大股東的)港鐵公司車站等。
另外,加強教育也十分重要,呼籲媽媽餵人奶或鼓勵家人支持固然重要,但不能忽視的是教育公眾,平機會建議政府禁止歧視在公眾地方餵哺母乳的婦女,實際一點不如多推廣友善空間。有團體調查指,逾三分之一港媽表示曾於公眾埸所餵哺母乳而遭受歧視眼光,被「要求到廁所餵哺而感到不快」。我們要的不只是「賣廣告」式宣傳,而是要多加對餵母乳的支援如前文所述的育嬰室,甚至推廣至「家庭友善政策」中的主要工作之一,本港在職母親多,工作間「母乳友善」也有很大幫助,可鼓勵僱主提供地方予媽媽「泵奶」,讓女員工復工後亦可兼顧「母乳媽媽」的角色,這才是真正的窩心。
世衞指母乳是初生嬰最好的天然食品,建議嬰兒頭半年純母乳餵哺,母乳餵養對健康帶來的益處可以延續到成人期,同時對母親的健康具有重要的影響,能降低患卵巢癌和乳腺癌等的風險。
在剛過去的母親節,有團體舉辦了「向母乳媽媽致敬」活動,媽媽們都走出來親身分享,希望香港有更好的母乳友善措施,政府不妨着手打造這份「遲來的」禮物,給新任媽媽一個驚喜!
莫嘉嫻
民協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