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籽:見工大全】
終於有工見!是時候面試了。面試目的是看你是個怎樣的人、適不適合公司,但短短時間就能看清嗎?註冊心理學家陳志豪表示,面試官作出請人決定時,其實是基於對應徵者的第一印象,深受潛意識影響。現為大家找來五個心理學上的小招數,為大家建立最好印象,增加受聘機會。
高舉雙臂 快速消除緊張
面試最緊要夠自信,這點人人都知,但偏偏真正面試時,特別是沒經驗的畢業生,未入房已緊張到手騰腳震自信心失蹤。這時候,見工者可以找個僻靜地方,專心地雙腳打開站立,擺一個高舉雙臂的姿勢,以喚回自信。更換姿勢足以影響心理,哥倫比亞大學和哈佛大學曾聯合進行一項實驗,安排42名參與者擺出自信姿勢(Power Pose,即四肢張開,遠離身軀),時間維持一分鐘,然後檢驗他們唾液中的荷爾蒙分泌,結果發現他們唾液中令人更願意冒險的睾丸酮比例明顯增加,相反,引致壓力的皮質醇則下降,證明即使只是擺擺姿勢,已足夠在面試時紓緩壓力,增添自信(見圖)。
小組面試 坐最中間有着數
申請大企業職位時,畢業生往往要先闖過小組面試這關卡。而顯得比同組人優勝,除要有精準思辯能力外,也最好想辦法爭取坐最中間位置,因受「中間舞台效應」(Centre-Stage Effect)影響,面試官會對坐最中間的人特別有印象。中間舞台效應是由心理學家Priya Raghubir和Ana Valenzuela提出的,他們曾進行多項實驗,以驗證當一組人受觀察時,會否因每個人在群組裏身處的個別位置,而獲得有所偏差的論斷。於其中一項實驗,他們向111位參與者展示不同的五人小組面試圖片,要參與者從應徵者中挑選一名成為實習生。結果發現坐在中間的應徵者被選中的頻率,遠較坐在最左右兩端者為高。所以要贏在起跑線,記得小組面試時要坐最中間。
觀察面試官 模仿動作添好感
去到獨立面試階段,要抬起頭看面試官,這是最基本禮儀。為快速建立良好印象,陳志豪建議畢業生盡可能模仿面試官的身體語言,如面試官向前俯,你也跟着俯前說話,又或他交叉雙腳坐,你雙腳就不要打開。有多個心理學研究證實,成功模仿他人身體語言,有助自己更易融入環境,更易獲得接納。模仿過程毋須刻意,紐約大學心理學家Tanya Chartrand和John Bargh研究發現,當一個人看到另一個人改變姿勢時,他亦會調整自己姿勢,之後動作會逐漸同步,恰如當變色龍留意到環境轉變時,身體顏色會自動調節同化,因此他們將此命名為「變色龍效應」(The Chameleon Effect)。
自揭底牌 先講缺點再講優點
GPA有4.0,未畢業已有多次實習經驗,履歷靚仔當然理想,但面對現實就是,大部份人總有科目表現稍遜,而且企業實習位置有限,不是人人都有工作經驗。履歷有瑕疵,被面試官問及已經讓畢業生頭痕,而且隨時還要答這問題:「你有甚麼優點和缺點?」
預先為瑕疵和缺點想好對白是常識,但你還應該先主動直認不諱,在心理學上,主動揭露自己底蘊(Self-Disclosure),有助你更易受人接納。根據美國杜克大學一項實驗,先說出自己缺點再說優點,會令人對你更有好感。研究人員找來臨時演員拍攝一段影片,要他說說人生經歷,還說到他因為作弊而被開除學籍一事。其後研究人員將片段剪輯成甲乙版本,甲版本是演員早早承應作弊,乙版本則是把醜事拖到最後,再分別把影片給兩批參與者評分。比起看乙版本者,看甲版本者普遍對臨時演員評分較高。因此,若你有掩飾不了的缺點,與其隱瞞不如坦白,能為你換來更多好感。
拋書包要有個譜 越用深字越覺得你蠢
難得有面試機會,當要盡情表現自己,不少人喜歡在對話加插術語和深奧英文字詞,意圖拋書包扮有料,但書包拋得太多,隨時會拋走成功機會。美國心理學家Daniel Oppenheimer曾進行研究,把一篇論文的字詞複雜化,變成三個版本──原文、複雜或極複雜,再請來一群史丹福大學的學生分別閱讀這三個版本的論文,並為撰寫論文者的智慧程度評分。結果用詞越深的極複雜版本,獲評分越低,原因是句子太複雜,對方腦袋會消化不及,因而產生反感。簡言之,不必要地用深奧字詞,反而會令人覺得你蠢。
參考資料
1.Carney, D. R., "Power Posing: Brief Nonverbal Displays Affect Neuroendocrine Levels and Risk Tolerance." Psychol Sci. 21.10(2010): 1363-368.
2.Chartrand, Tanya L., "The Chameleon Effect: The Perception-behavior Link and Social Interaction." J Pers Soc Psychol. 76.6(1999): 893-910.
3.Jones, Edward E., "Timing of Self-disclosure and Its Effects on Personal Attraction." J Pers Soc Psychol. 24.3(1972): 358-65.
4.Oppenheimer, Daniel M. "Consequences of Erudite Vernacular Utilized Regardless of Necessity: Problems with Using Long Words Needlessly." PsycEXTRA Dataset.
5.Raghubir, Priya, and Ana Valenzuela. "Center-of-inattention: Position Biases in Decision-making."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 99.1(2006): 66-80.
記者:黃力
編輯:陳漢榮
美術:吳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