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神秘「權威人士」在謀殺A股? - 李平

蘋論︰
神秘「權威人士」在謀殺A股? - 李平

中國A股連續兩日急跌,有財經微信公號直指謀殺A股的真兇是昨日在《人民日報》大談中國經濟的神秘「權威人士」,因這位「權威人士」前年5月和今年1月亦曾接受《人民日報》訪談,分別造成A股尋頂和暴跌。雖然報道有調侃意味,但A股漲跌甚至經濟起伏,都淪為高層權鬥工具則早已見端倪,在今夏北戴河會議之前,股市的震盪勢必因權鬥惡化而加劇。

經濟低位運行 不再放水

《人民日報》昨日在頭版、二版發表權威人士談中國經濟的文章〈開局首季問大勢〉,闡述經濟形勢怎麼看、宏觀調控怎麼幹、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怎麼推、預期管理怎麼辦和經濟風險怎麼防五大問題。中國財經網站的報道多以〈權威人士再談經濟:讓股市匯市樓市回歸各自定位〉為題,並未引述專家作進一步解讀,而股民不只關注文章內容,更關注文章發表時機與A股升跌的關連。
去年5月25日,《人民日報》第一次發表權威人士談〈五問中國經濟〉,一度把A股推高至全年高位再暴跌。今年1月4日,《人民日報》又發表權威人士談〈七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當日上證指數暴跌6.86%、深成指數暴跌8.2%。昨日A股開市裂口下跌,收市上證指數再跌2.79%、深成指數再跌3.07%。中金在線微信的報道題為〈謀殺A股真兇找到了!原來是「他」〉,直指雖然巧合,但權威人士已三次成為謀殺A股的大殺器,而其他「疑犯」包括殼資源概念、限售股解禁和產業資本減持。
這位故作神秘的權威人士,曾因用語有習近平、李克強痕迹而被猜測會不會是他們其中一位,但更可能是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的其他高層或主要幕僚。中國A股一向是政策市,《人民日報》發表權威人士訪談所透露的政策取向對股市當然有直接影響。權威人士昨日雖對中國經濟前景表示樂觀,但對股市有負面影響的至少有兩點:一是中國經濟運行不會出現U型或V型反彈,將是L型,而且「不是一兩年能過去的」;二是要堅決去槓桿,「徹底拋棄試圖通過寬鬆貨幣加碼來加快經濟增長、做大分母降槓桿的幻想」。就是說,中國經濟至少將在低位運行一兩年,而且,政府不想再放水了。
財經網站對權威人士的訪談多保持緘默、不予置評,反而在微信等社交媒體上予以調侃、揶揄。有的稱,中國經濟的L型,問題不是要在「一」上走多久,而是「l」還沒走完。有的稱,權威人士是誰?就是看空中國經濟、看不起習李經濟政策。

股市暴跌 籠罩權鬥陰影

對全世界關注中國經濟走勢,中國官方本應以政策的透明及決策者的公開說明作為回應,但結果是一邊禁止財經評論員對中國經濟發表負面報告、不准唱淡中國經濟,無異於在臉上貼張此地無銀三百両的告示。另一邊,以神秘的權威人士作出解讀,也不過是要給主政者留下吃後悔藥或不認賬的機會,更顯得信心不足。
其實,A股從暴跌到暴力救市,一直籠罩着權鬥的陰影,三次權威人士解讀經濟形勢對股市的影響,都有意無意加劇了股市的震盪。如果說,2015年A股暴升暴跌被指向習近平派系與江澤民派系的決鬥,那麼,近期整肅網絡金融、對救市措施的質疑等,則已轉向習系與李克強為代表的團派的爭鬥,尤其是網絡金融,這是李克強主打的「互聯網+」、中國經濟轉型的重點,孰料剛上馬就中箭。
今年夏天的北戴河會議,相信會是中共高層就十九大人事佈局展開白刃戰的第一仗,近期炮轟共青團、網絡金融頻頻爆煲、人民大會堂紅歌會事件、大學生魏則西之死引爆的互聯網及醫療體制問題等等,都只是前期的試探性動作,股市的上竄下跳陸續有來,股民就算想富貴險中求,也只宜快進快出,否則只會泥足深陷。

李平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