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日前facebook一篇「懷孕騷擾」文章,引起網上熱議。今日《蘋果》記者致電事件當事人阿May,她承認4年前懷孕時,被校長強迫結束教師合約,令自己出現產前抑鬱。事隔多年,她在網上分享事件,是希望得到校方「遲來的道歉」,亦令外界關注孕婦權益。
「希望學校可以道歉」
May在2010年初於鄭榮之中學任教中文科,為合約教師。2012年初發現懷孕,隨即通知校長,惟5月突然收到校長告知其職位已經不存在,不獲續約。她指當時校方將3班初中中文課抽出來,要求一位體育女老師在下學年度兼教其中一班初中中文,同時招聘一位中文兼教體育的女老師,執教餘下兩班,而原本由May任教的3班中三及中六課則交由其他中文老師負責,導致May的課堂移形換影地被抽空。當時校長向她解釋,由於校方將重點發展體育科,須招聘體育老師,同時中文科不需要合約老師,故懷孕中的May不獲續約,變相解僱。
事後她曾向多個部門投訴,惟教育局稱合約員工不受教育則例保護;平機會仲裁表示她未能舉證被投訴人心裏歧視懷孕員工的意圖,投訴不成立,「佢哋話如果學校係炒我,請番個中文老師接手教我嘅班,先係歧視懷孕,但𠵱家係正常學校行政」。May指事件令她十分抑鬱,更須向精神科醫生求助,今年初才完全康復。
事隔多年,May選擇公開當年事件,望外界可關注孕婦權益,「都希望學校可以道歉,承認番佢嘅不當」。
記者曾致電鄭榮之中學,欲向校長陳嘉麗查詢一事,惟最後對方未有致電回覆。教育局亦指昨日未能回應事件。教協會長馮偉華表示,假若有學校以上述的方法不與懷孕老師續約,確實較難以歧視懷孕控告校方,「但對於合約制老師,無論係咪懷孕,其實都係冇乜保障」。
中學校長會主席李雪英指,合約教師無論在晉升前景、薪金或穩定性上,與常規教師相差甚遠,年初政府將撥款津貼轉為常額教席,她認為令學校減少津貼聘請合約教師,「𠵱家規定請常額,冇得拆開筆錢請兩個合約,班教師連飯碗都保唔住」。李認為合約教師問題源於學校人手不足,建議政府必須正視現時學校教師額數,「政府係咪可以喺人手上做恰當嘅調節呢?」
■記者紀靜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