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俊仁「楊丹涉不誠實用電腦」 港大教職員促李國章查造假風波

何俊仁「楊丹涉不誠實用電腦」 
港大教職員促李國章查造假風波

【本報訊】港大化學系講座教授楊丹的論文涉嫌造假,多個專家證人支持有關指控,但港大卻裁定楊丹團隊毋須負責;楊更反過來誣衊告密者竄改原始數據「陷害」,工會批評事件已演變為「港大水門事件」;協助舉報者的法律顧問何俊仁指考慮控告楊丹誹謗,又指涉事研究中的不當手法或已觸及不誠實取用電腦條文,正研究求警跟進。
記者:梁御和

港大化學系前助理研究教授王凱峰在2014年12月向校方舉報事件後,楊丹辯稱已遺失所有電腦及原始數據,反指王曾竄改及選擇性向校方呈交數據,令原告變成被告。不過多個本地及外國專家證人一致認為數據不可能被竄改;楊即改口稱數據由學生負責,自己在發佈論文前未看過,委員會最後裁定對她的投訴不成立。

港大及浸大工會昨宣佈成立研究誠信關注組,推動本港成立監管學術研究的獨立組織及保障告密者的法例。袁志中攝

港大教職員會、浸大教職員工會及學術自由學者聯盟昨召開記者會,協助王凱峰的立法會議員何俊仁指,楊丹接受外國及本地傳媒訪問時,多次指控王竄改數據,又稱王是被人解僱,有關言論不符事實,有誹謗成份,正研究向楊發律師信。他又指,本港雖未有特定法例監管學術造假,「如果用電腦調校、造假嘅數據,就係不誠實取用電腦」,現正研究有關條文,計劃向警方報案。
記者會上,王凱峰及兩校教職員工會批評,調查委員會邀請的專家證人一致確認論文以3種手法造假,甚至有跟隨楊多年的博士生作獨立證人,力證楊對研究數據知情,惟港大卻無視證供「放生」楊;兩名涉事內地研究員事發時是二級研究助理,即屬港大職員,校方卻刻意把二人當學生,以紀律委員會調查。

港大化學系講座教授楊丹

工會指成港大水門事件

王又指至調查完成,港大向《美國化學學會期刊》滙報時又隱瞞專家證供,只告知無罪判決結果,欲誤導對方以為研究沒造假。工會批評事件已成「港大水門事件」。
港大校委會成員張祺忠指,事件反映校長馬斐森轄下團隊的管理出現嚴重問題,會去信校委會主席李國章要求跟進。王凱峰補充,他傾向相信李會徹查馬斐森,「因為李主席都係一個科學家,一個有誠信嘅科學家」。同時由於研究涉及公帑資助,他們已去信教資會,又促港大將調查委員會的會議記錄及報告公開,向公眾交代。
教育局局長吳克儉在立法會一個會議上稱,已向港大了解,如涉由研資局管理研究資助計劃下的撥款,港大要調查並提交報告予研資局的紀律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