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音樂,你或許當是娛樂,對梓豪來說卻是逃避痛苦的避難所。經歷喪親,頓失家人關心;經濟拮据,中學時長年通宵打工,更甚是如電影劇情般曲折的身世大揭秘。種種打擊,讓26歲的王梓豪走過非一般成長路,去年他入讀演藝學院主修低音大提琴,更獲本年度獎學金,他冀效法恩師教育下一代。
拉低音大提琴走出陰霾
說話直腸直肚,總是微笑的梓豪,外表與陽光男孩無異。梓豪現為演藝學院音樂院文憑二年級生,學習低音大提琴。他中一時,母親患癌病逝,靠綜援過活,父親更欠下賭債,但惡劣生活反激起他對音樂的渴望,「話我逃避又好,唔想面對又好,嗰陣唔想留喺屋企」,他每天放學,便練習至晚上,低音大提琴成為他摯友。
「嗰陣學校有計劃,每年2,000蚊左右(學費)」這筆錢不大,但在梓豪眼中已屬奢侈,不過他總遇上有心人相助。在校學樂器時,獲老師免學費,及後認識另一名低音大提琴老師,對方亦只收友情價,「應該600蚊個鐘,佢收我300蚊,但人哋上一個鐘,我上兩個鐘」最終花上4年時間考獲八級。
學費負擔減輕,惟生活費始終要解決,梓豪中四起,晚上便到快餐店通宵清潔廚房,凌晨3時回家倒頭就睡,早上又穿校服上課,「有時瞓瞓吓,10點、11點先醒,遲到喇!咁先返學」。這種輪迴式非人生活過足兩年,成績由全級首數名,暴跌至榜尾。
家庭因素也是他熬下去的關鍵,不過非家人支持,恰好相反。「同屋企人同一間屋,冇任何交流,好似酒店咁」。家人至今不支持他學音樂,曾趁梓豪外出,將他從學校借來的低音大提琴放到垃圾房。但梓豪透露另一原因,「因為我唔係老竇嘅親生仔」,他憶述年幼時父親帶他驗血,更恐嚇他不要告知他人,至其母死後,父親在質問下終默認其身世,「佢意識係,既然你知道就唔再講」,其弟亦不時用這身世辱罵他。
「呢個感覺好差,好想脫離!」為了興趣、為了將來生活,他努力練習低音大提琴,兩年前終獲演藝學院取錄入讀音樂學院文憑,去年更入選亞洲青年管弦樂團到亞洲各城市巡迴演出。家人說學音樂無前途、無錢途,梓豪說:「最緊要做自己鍾意嘅嘢,唔傷害人咪得囉。」
■記者蕭洛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