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算精神科護士過剩 食衞局被轟

推算精神科護士過剩 食衞局被轟

【本報訊】食衞局今年中公佈本港醫護人手需求研究結果。據悉,該局委託香港大學研究推算,由2020年至2040年本港整體護士供求接近平衡,但當中註冊及登記護士到2040年尚欠約3,000人才滿足需求;相反精神科護士由2020年至2040年一直供過於求,2040年有2,000多護士過剩。衞生服務界立法會議員李國麟批評,研究以現時人手與病人比例推算是「堅離地」。

註冊及登記護士供不應求

食衞局成立醫護人力規劃和專業發展策略檢討督導委員會,委託港大公共衞生學院研究全港醫院、社區及老人院等護士需求。據悉,2014年研究推算,由2020年至2025年全港整體護士,包括註冊、登記、精神科及助產士的供求接近平衡,於2040年欠約800人。由2020年至2025年註冊及登記護士欠不足1,000人;但到2040年供應有約4.6萬人,尚欠約3,000人。精神科護士由2020年至2040年出現供過於求,由2020年供應3,500名護士,有約400人過剩;於2040年有約6,000人供應,有2,000多人過剩。
有督導委員會委員指,研究以現時護士與病人比例為基礎,若以不少公立醫院病房1名護士對10名病人推算便指護士足夠並不合理。另有委員指研究推算精神科護士供過於求,反映政府欠長遠規劃。李國麟指政府要求精神科病人返回社區,卻沒培訓足夠精神科護士,才得出供過於求結果;加上以不合理的護士病人比例作推算,做法「堅離地」,不能改善服務水平,應以1比6的人手比例推算才合理。
據悉,統計處早前得出本港最新人口數據,港大會再調整研究結果,但相信變動不大。政府認為應假設維持現有服務水平推算護士供求,若有意見認為應改善護士病人比例可再商討。
■記者陳沛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