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利豐(494)上周以接近30億元,向大昌行(1828)出售亞洲區消費品及醫療保健產品分銷業務(簡稱LFA)的新聞,心裏罕納,利豐也會賣資產?利豐的能耐,不就是透過不停收購資產,再將資產包裝成不同主題、以吸引投資者「眼球」嗎?將「可塑性極高」的利標(787)包裝成「好東西」分派予股東,便是最好例子。
細讀關於收購的大昌行研究報告,發現利豐出售LFA的理據其實很充份,主因是業務利潤少。報告披露,LFA純利率低過1%,故出售業務對銳意提高利潤率的利豐來說,行為極為合理。利豐相關的研究報告更指,因出售業務,利豐有可能派發特別股息,皆大歡喜。從另一角度看,利豐透過不停收購才有今日這個市場地位(大昌行收購LFA後便成為中國最大進口食品分銷商),居然選擇此時出售LFA,利豐是否看到些市場「睇唔到嘅嘢」?LFA有從事醫療保健產品分銷,「被出售」是否與近期內地醫療新聞有關?居然有勇者敢接利豐的資產呢……
密西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