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舍擬遷屯門遭反對 盼公眾多了解群育師生︰誤會源於不認識

校舍擬遷屯門遭反對 盼公眾多了解
群育師生︰誤會源於不認識

【本報訊】有半世紀歷史的大嶼山群育學校旗下的東灣莫羅瑞華學校擬遷往屯門,惟遭區議員及鄰校反對,更將其學生與黑社會拉上關係。學校無辜受辱,但學生、老師、校長沒對外間目光抱怨一句,更表示理解公眾對群育學校有誤會,只盼外界放下標籤,嘗試了解學校理念,有信心學校可獲肯定。
記者︰蕭洛汶

入讀東灣莫羅瑞華學校後,童焯明由頑皮變乖巧,平日會掃地清潔校園。張志華攝

東灣莫羅瑞華學校現有約70名學生,九成屬寄宿生。小三生童焯明走進宿舍房,有條不紊地講解宿生日常工作,「摺被鋪,啲衫就放呢度(木櫃桶)」。原來一年多前,焯明並非如此「聽話」,父母離異後,焯明剛上小一便經常扭計不做家課、不上課,學校感問題嚴重,轉介他入讀東灣莫羅瑞華學校,其後漸變得乖巧。

學生:唔鏟垃圾最曳

外界有人將群育學校學生形容為不良分子,因表現良好獲升為「督察」、負責檢查其他宿生工作的焯明認為同學最「曳」是甚麼?「叫佢鏟啲垃圾唔鏟囉,我會話畀老師知。」在焯明眼中這所新學校是樂園,「好多人同我玩,出面好少人一齊玩,又有啲昆蟲喺度」。
新聞系畢業的姚文基在該校任教近兩年,每天由青衣住所到「山區學校」教書,直言理解外間對群育學校的負面想法,「初初我都唔清楚咩叫群育學校」,直至他將求職信寄予學校,獲知有面試機會,他才從網上得知群育學校學生有情緒及行為問題。
姚文基更指初任教師時「爭啲崩潰到喊」,惟他體驗後發現學生人數少,他能熟知每名學生背景,真正關顧到每名學生。
「誤會係嚟自唔認識,冇深入接觸、甚至冇聽過。」一年前升任校長的卓德根歡迎對該校抱疑問人士透過參觀了解學生;至於有指該校於屯門重置後,服務對象由小學擴至中學,擔心學校未能應付,卓則指經驗可累積。
卓指過往學生外出參觀及探訪活動,從未遭人負面標籤,惟他承認部份學生較頑皮,如曾有學生考試時撕碎試卷塞進嘴巴,更衝出課室嘗試向他擲坑渠蓋;亦有學生與他對抗,整個月欠交功課,但這些學生不約而同終能與他和好,讓他實踐其教學理念,「唔想喺主流學校追求學生成績,我想做人嘅工作,幫到佢哋」。他希望外界多接觸和認識該校,相信對方會予以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