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審計報告揭發差餉物業估價署追收差餉不力,被拖欠差餉及地租1.72億元,更因未能妥善跟進僭建物狀況,「放生」業主少收差餉。立法會帳委會昨召開聆訊,議員批評差估署應收不收、應估不估,不應豁免就豁免,對守法業主不公平。差估署指已制訂新定期呈閱機制,若發現僭建物未按清拆令拆除,將追討期內差餉及地租。
帳委會昨傳召財經事務及庫務局長陳家強(圖)、差估署及屋宇署等部門作供。陳家強表示,差餉及地租是政府穩定的財政來源,差估署遭拖欠差餉及地租比率只佔0.4%,低於新加坡、日本及英國等地。他更「求情」說,差估署工作繁重,有必要為跟進工作釐定優先次序。
暫無意引入罰款機制
多名議員斥當局提出無意思比較,轉移視線,直指差估署縱容業主,以錯誤資料申報租金資料,每年持續有近兩成業主沒有交租金申報表,問題與部門的執法力度有關。公民黨梁家傑批評,問題凸顯差估署應收不收、應估不估,對於除針對僭建物及劏房的跟進不足,也令庫房少收差餉及地租。
差估署署長鄧炳光指,去年有近2,900宗個案被釘契,因檢控工作繁複,需優先針對連續3年欠交,或填錯租金申報資料的個案執法,已交250宗個案予檢控組跟進。但參考外國經驗,即使引入罰款機制,對提升業主交表比率效果有限,暫無意引入罰款。
■記者鄭啟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