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美容院不良經營手法層出不窮,尖沙嘴一間美容公司在即將結業及轉售業務前,隱瞞有關情況繼續向顧客銷售美容療程及套票。海關接獲投訴後採取行動,拘捕涉嫌違反《商品說明條例》的美容公司女東主。消費者委員會去年亦接獲百多宗美容院結業或易手,令消費者血本無歸的投訴。
海關昨日表示,早前接獲市民投訴,指光顧尖沙嘴一間美容公司時,職員隱瞞美容院將結束營業,並轉售業務予另一間美容公司,誤導消費者購買美容服務。海關經過初步調查後,前日拘捕了該美容公司28歲女東主,現正保釋候查。
她涉嫌使用誤導性遺漏的不良營商手法銷售美容服務,違反《商品說明條例》,案件仍在調查中。海關昨日拒絕透露涉案美容公司的名稱,但據悉該美容公司並非大型連鎖美院店。
根據《商品說明條例》,商戶如在交易過程中,遺漏重要或隱藏重要資料,即屬違法,最高可被判罰款50萬元及監禁五年。
易手後變相加價
消委會去年接獲百多宗美容院結業或易手,令消費者血本無歸的投訴,比起前年的61宗大幅上升。投訴主要是新美容院接手後,舊顧客須額外付出高昂的費用購買新的服務套餐,或接受苛刻的條款,才可繼續享用餘下的服務。
其中有個案是消費者購買了一萬元美容套票,其間美容院被另一公司收購,新公司原答應可以免費繼續提供服務,但當消費者到新公司接受餘下服務時,美容院職員卻要消費者另付幾千元購買新療程,否則便終止舊服務。
另一個案是,消費者用5,000元購買50次美容服務,不過,美容院突然改名,新公司稱可以繼續提供服務,但每次收費變成500多元,變相加價五倍。
■記者麥志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