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總是以相似的形式重複,所以股市中有形態學,以形態反映群眾心理,散戶見到瘋股狂飆而上,心中往往怕衝動追入,最終會接火棒,可是更令我們跌入接火棒圈套的不是順勢飛升的股價,而是我們逆勢的心魔。
大戶要最大化自己回報就要令出貨價平均在較高價錢,而在過去數月缺乏承接力的市況之中,難以利用群眾熱烈情緒一路抽升一路派貨,相反要在震盪之中引起大眾的貪念接火棒。
由2月中至3月尾的反彈之中,大多數人對反彈半信半疑,參與率亦不高,是大戶經歷1、2月收集期之後的推升期。到3月尾段,心理戰便開始,恒指10天移動平均線和20天移動平均線距離收窄,4月一開始指數更跌穿20天平均線,MACD開始做出熊差,形態看似轉淡,散戶開始欣賞自己沒有入市的明智決定,勇敢點的甚至造淡,可是淡友的好日子沒有維持多久,數天之後恒指便在成交增加之下破頂而去,這一破令原本的淡友逼於平倉,又令一些本來不相信市況轉好的散戶開始入市。
但指數在開始多人入市之下,卻不能繼續趨勢,只是做出一個平台,吸引更多遲入市的散戶,令他們認為在大成交破頂之後做出整固、仍有上望空間,於是這平台提供足夠承接力予大戶派貨,更製造出橫行區便是合理價格的印象予散戶,一旦破了橫行,更令錯過反彈浪的散戶引起貪念,逆勢入市,令大戶之後能做出跌跌停停的層層跌形態,最大化出貨價格。
同樣形態亦曾出現於2013年12月,可見歷史總是以相似的形式重複。
灝昇
https://www.facebook.com/speculatorjunior